《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以食物为主角的纪录片曾让很多人欲罢不能。后来,同一个摄制组又拍出了一部中国人辞旧迎新那一顿年夜饭都吃些什么的纪录片,名为《舌尖上的新年》。
都说美食最能勾连中国人的共情,片中那些不远千万里回到故乡的人们,吃着冒油花的肉和姆妈亲手做的点心,这画面再配上充满食欲的旁白,告诉你食物的工艺与技巧,是漫长到几近不可考的时光里,无数心意的凝集。
再后来,这些走南闯北网罗美食的吉光片羽,变成同名书籍上市了。在上海一间只有三个桌子的咖啡厅,《舌尖上的新年》导演细细讲述这两年来她所亲历的舌尖探索之旅——她寻访过全国50多处不为人所真正认识的新年滋味。
这些都写进了书里,我们一页页地翻过,为中国许多地区操办年夜饭繁复的细节场景所震惊,也被一幅幅亲友“围炉相聚”的场面而感动。
▲腊八豆腐
我们由此得知,在中国的某个山村,仍然会有这样的老父亲,在每年过年前好几天,亲手备上20几碗松皮扣给远嫁外地的女儿。这道菜需要将一块五花肉煮完腌,腌完炸,炸完又腌,腌完又蒸,经过差不多十几道程序。而老父亲每年乐此不疲将心意融进复杂的食物制作过程中……像松皮扣这样过程繁复、口感惊艳的美食,书中还有许多:苏州七件子、歙县腊八豆腐、自贡粑粑肉、湘西腊肉、平乐酿菜、玉林白馓、香港发菜蚝豉、汕头生腌血蚶、肇庆裹蒸……
▲肇庆裹蒸
这些美食缤纷各异,却都耗时耗力,它们如此烦琐复杂、大费周章,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过年。
这几年大家都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但跟着镜头,翻着书页,我们分明看到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美食的香气氤氲中合影,透着满满的人情味儿。这些制作工艺复杂的食物,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祈愿,也是中国人对时光流转的感知。
▲蒜苗腊肉
内蒙古的布里亚特包子汤汁迸溅,重庆的蒜苗腊肉满是人间烟火的味道,台南的油饭蟹黄满满,广西的十八酿蕴含着人们最委婉的希冀,香港的盆菜原来是文化的一种融合……
▲广西的十八酿
挑选这些美食的过程也在考验着我们。因为在年关有如此多的美食在孕育,有些美味并不昂贵,它的奢侈在于它只喂哺一方水土的人,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尝到。
所以,在介绍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们也间接地接受了一种遗憾。没有人能在同一时空里把天下美食都一网打尽,就像我们不可能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以为能吃到完全原汁原味的各地美味。
被摄入镜头、写进书里的50多种年节食物,只是中国新年美食版图的冰山一角。我们用文字捧到你面前的,终究是隔着一层纸的香气。如果你真想知道它的味道,只有去接近它,走到它身边,在当地年节的氛围里去感受它、品味它!
作者:陈熙涵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