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葛优吗?《代号美洲豹》中扮演劫匪
除了“葛优瘫”和贺岁片中的幽默智慧,葛优还贡献了许多银幕形象,我们来回顾一下——
1993年《我爱我家》中的“葛优躺”,躺着躺着就变成了葛优瘫……不得不说,葛优对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形象把握得十分到位
其实很多人是通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认识葛优的,当时新华社是这样说的——这部系列片共24集,包括17个各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由《人间指南》编辑部的6位编辑串连。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对一些不正之风进行了善意的嘲讽。在此剧中,近年走红的喜剧明星葛优有上乘表演。他声色不动,却笑料百出,为片子大大增色。笑星侯跃华也身手不凡,将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葛优在凭借编辑部的故事走红之后,还接拍了广告
他的广告语也非常个性,比如说电视机是“省优部优——葛优”
还有经典的对话:
冯巩问:冬宝(《编辑部的故事》里葛优饰演的角色),干吗呢?
葛优答:想葛玲呢。
冯巩拿出火腿肠说:别想了!我给你介绍位新朋友。
冯巩又问:还想葛玲吗?
葛优满心欢喜:葛玲是谁?
【“喜欢演喜剧和反派”?】
在葛优躺的前两年,1991年,《决战之后》上映,葛优在其中演战俘文强。
当时的媒体报道形容葛优“喜欢演喜剧和反派”,同时也委婉地说他长得有些着急。
媒体曾这样报道:34岁的葛优,他在1976年高中毕业后到北京郊区插队务农,后来考上全总话剧团,开始演剧生涯。1988年他闯入影坛,在《顽主》中演一个现代青年,这是他从影的处女作,曾得到金鸡、百花双奖最佳配角奖提名。
葛优表演特点是诙谐、幽默且有个性,他喜欢演喜剧和反派人物,他曾在《代号美洲豹》中演劫机犯,《黄河谣》中演土匪头子、《老店》中演一个开始神气活现而后落魄的公子、电视剧《围城》中演自私卑琐的李梅亭……
《决战之后》中演战俘文强。他说:“导演挑选我演这人物是因我与40多岁时的文强很相似,文强现年86岁,我访问过他。”
《决战之后》葛优扮演战俘文强,34岁演40多岁
接着,葛优出现在电影《秦颂》中,扮演高渐离
古装片《秦颂》的市场反响平平,那段时间《秦颂》《刺秦》《英雄》三部秦始皇“IP作品”,见证了中国商业电影的成长历程,有尝试有失败也有成功,其中与演员的选择和导演的呈祥当然有很大的关系。《秦颂》中姜文+葛优的配置,扮演秦始皇、高渐离这对关系复杂的“发小”,带有太多的文学气息,并不为当时的商业电影环境所接纳。
《秦颂》中姜文扮演的秦始皇,霸道透彻很男人
与此同时,葛优的喜剧范儿也让观众有些许出离:他是那个高渐离吗?
秦始皇倒是霸气,姜文拿捏得很自在,看到方士道人吹牛自己长生,一句“牛皮吹到这个境界倒是有些诗意了”,绝对有段子手的潜质。
1997年,葛优参演电影《甲方乙方》,京味贺岁喜剧从此成为中国本土最具市场号召力的品牌。贺岁片里的葛优,完全不文艺!自然朴实的生活化表演,成为他最为人熟悉的样子。
《甲方乙方》小编不给出台词,您也说得出:那可不成吧,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地主婆造型真是神来之笔
《没玩没了》,葛优和吴倩莲、傅彪主演。其实傅彪的那句“老干部旅行团,人全到了?!”也是蛮带劲的,开了4辆大巴,结果就一个小老头,他叫“仁权”……
2003年,葛优主演《卡拉是条狗》。银幕上的葛优戴上了假发,扮演一个普通市民老二。电影故事中,老二想弄回自己的宠物狗,结果却在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和葛优的贺岁片不同,这部风格化的电影颇有纪实作品的风格。相比贺岁片中略有卡通的风格,老二的内心戏分量明显更重。
《卡拉是条狗》中的葛优,被很多人挖出来当表情包
老二的形象完全不够时尚,葛优最时尚的造型或许要数 《大腕》《手机》《天下无贼》
《大腕》中的葛优说起话来多了几分哲理
这句源自《手机》的台词也成了当年的流行
葛优的妹妹葛佳在《都赶上了》一书中有不少关于葛优的描述,读来不仅温馨,也很有意思
【当年我和父母都遗憾地对他下了“不会演戏”的结论】
小学中学,我在学校都比较得宠,当过大队委、中队长和学习委员。我哥没什么“官衔”,学习成绩平平。学期结束,我时常拿回各式各样的奖状。父母有时感慨两句:“小嘎,佳佳又评上了三好学生,奖状都一沓了。”我没当回事,尤其不爱当小干部。可在别人眼里,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打从幼儿园起,我哥就蔫不出溜,不大引人注意。父母说,演节目一类出头露面的事情,他从不参加。我呢,幼儿园排演舞蹈“远飞的大雁”,我是群雁中领头的大雁。
1977年恢复高考,父母希望我哥考大学,他望而生畏,自己给自己取消了高考资格。我考上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到德国攻读德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那时,他正在全总话剧团跑龙套。人家说,我是葛家的骄傲。
可以说,从小到大,我从未看轻过我哥,可也从没看重过他。
来到德国一年后,父母信里有关我哥演艺方面的内容开始多起来。越来越多的导演找他演戏,《顽主》使他崭露头角,接着又拍了《代号美洲豹》、《黄河谣》、《过年》和《烈火金刚》。父母笔下一方面和我一样,难以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在我哥身上;另一方面,也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欣喜和夸赞。我一向信任父母,可也不得不怀疑,父母是否高兴过头,言过其实,对自己的儿子不客观了。他早期的电影我都看过,《盛夏和他的未婚夫》和《山的女儿》里,他呆板僵硬,我和父母都遗憾地对他下了“不会演戏”的结论。
《大撒把》中的葛优
《霸王别姬》中的葛优
德国电视台播放译成德语的《顽主》,我当然没放过领略我哥的机会,边看边录了下来。第二天,一个中国熟人碰到我,老远就说:“昨天电视里看见你哥了,德语说得别提多好了。”是啊,我哥在《顽主》里,我是只见其人,未闻其声。我觉得他演的杨重有一定特点,但也没好到哪去,却得到不少专业人士的青睐,金鸡奖还提了名。
葛优在《顽主》里承担了许多金句
我对我哥刮目相看,是看了《编辑部的故事》,尤其是《大撒把》以后。《编辑部的故事》刚刚播放几集,我爸就说:“嗯,开窍了。”1995年在德国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我昏昏欲睡,屏幕上突然放映《大撒把》,我困倦的眼睛立刻睁大了,眼珠都没转一下重新看了一遍。他自然松弛,不露痕迹的表演不仅突破了自己,在中国电影表演领域也令人耳目一新。我哥证明了自己,让父母和他的妹妹重新认识了他。
成名后回到家里,我哥几次拍着脑门子,眼神茫然,百思不得其解。他向父母寻求答案:“我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父母就说:“你是赶上了好时候。”有这样的哥哥,我是幸运的。
来源:综合自《都赶上了》、豆瓣电影、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