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剧照
上海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如何创作传世之作,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11月19日至22日,“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9年度剧本研讨会”在沪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对22部作品进行了专题研讨。其中,8部现实题材作品、9部红色题材作品,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已演出50多场、淮剧《浦东人家》已上演30多场,仍边演边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精心打磨;京剧《北平无战事》、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等推倒重来,再起炉灶,文艺工作者迎难而上,找差距、寻借鉴、攀高峰的劲头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沉下心、俯下身,反映现实求“深度”
在今年的研讨选题中,现实题材的比重较往年又有了显著提升。22部作品中反映现实的作品占到了8部,分别为淮剧《浦东人家》、沪剧《苔花》、“小巷总理”系列之三《可乐坊25号》、话剧《追梦云天》《大上海》《苏州河的儿女们》、滑稽戏《上海的声音》《弄堂里向》。这些作品,既有关注重大题材的如展现大飞机研发的《追梦云天》,有以普通人视角折射改革开放历程的《浦东人家》,有直面社会“痛点”教育问题的《苔花》,也有关注当下垃圾分类的《小巷总理》。根据电视剧《大上海》改编的同名史诗话剧,更是从上海开埠说到当下,初具鸿篇巨制的规模。而两部独具“上海味道”的滑稽戏更是在嬉笑怒骂间对于上海历史、上海文化做了细致入微的诠释,具有海派文化艺术的特质。
题材的丰富,展现了现实生活的不同侧面,以及创作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初心。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传承文化拓“广度”
除现实题材外,此次研讨会上,红色题材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也值得关注。9部相关题材作品进入了本次研讨,分别为京剧《北平无战事》(新版)、中篇评弹《初心》、沪剧《一号机密》《承诺》、话剧《新青年》《国旗》、音乐史诗《英雄》、歌剧《田汉》、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9部作品关注的焦点各不相同,既有陈独秀、田汉等历史名人、共和国国旗诞生的重大事件,更有历史上默默无闻的革命先烈。
此外,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如昆剧《浣纱记传奇》、音乐史诗《开天辟地》、交响幻想曲《炎黄颂》,以及儿童题材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新版),展现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话剧《中国商父》,从题材、内容及二度呈现方面,都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华美学精神,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努力。
▲儿童题材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剧照
有理想、有担当,精品创作攀“高度”
2019年度剧本研讨会是自2016年以来,上海举行的第七次大规模研讨。历经四年积累,上海舞台艺术已经进入厚积薄发、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此次研讨会中,不少研讨作品已经演出并获得各类大奖项。例如,京剧《北平无战事》、昆剧《浣纱记传奇》、话剧《追梦云天》、木偶剧《最后一头战象》、舞剧《闪闪的红星》都是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参评参演剧目,获得广泛好评。但此次研讨,《北平无战事》《最后一头战象》《闪闪的红星》不惜另起高度、重新构思、推倒重来。《浣纱记传奇》《追梦云天》也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9年剧本研讨会于22日上午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了交流大会,马也、刘玉琴、欧阳逸冰、吴孝明、刘文国代表五个组别的专家进行了分组评述。与会者提出,上海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已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希望舞台艺术工作者应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传世之作上,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
▲京剧《北平无战事》剧照
作者:宣晶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