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民军高炮部队
从1950到1954年,中国军事顾问配备到越南人民军正规师的营级以上单位(随后到团,后来在师一级配备顾问),援助越南进行抗法独立战争。由于行动绝密,不公开,不宣传,不报道,因此外界对中国援越抗法的细节知之甚少。
近期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越南密战:中国援越战争纪实1950-1954》是人民日报记者钱江历时10年,通过搜集研究近年解密的珍贵档案,以及访问中国赴越军事顾问团将士,从而再现了这一历史过程的波澜壮阔与惊心动魄。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退休教授文庄当年是中国赴越军事顾问团的翻译,他向青年朋友们郑重地推荐这部书:“请青年朋友们了解现代中越关系史是怎样发端和发展的。中越关系经历了曲折以后重归睦邻友好,今后还将怎样发展?我将希望寄托给青年朋友们。”
>>>拓展阅读
胡志明的秘密特使以及他的中国助手
1949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黎明,越南海防,波涛起伏的海岸边,静悄悄地漂出了一只打鱼的小帆船。
清凉的海风鼓起了船帆,除了水手,船上还坐着两个衣装朴素、不时眺望远方的人。其中的一个三十七八岁年纪,略显老成的样子,他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华侨司司长、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华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班。
他打扮成商人模样,奉命秘密前往中国,进入解放区,去找中共中央委员会,使因为各自的解放战争而多年未通音讯的越中两党中央重新建立联系。
这个使命非同一般,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特意选中了李班,亲笔写下一封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暗语密信,命李班面交。这项任务关系国家命运,为了万无一失,印支共中央另派一位精通华语的干部阮德瑞作为李班的副手,两人分路前行。阮德瑞走陆路,步行越过中越边界,从芒街进入广东的东兴,再寻道去中共解放区;李班走水路,争取到中国后与阮德瑞会合,一起与中共中央代表会谈。
同一只船上,26岁的小伙子侯寒江是中国人。此次他身负双重使命,一是作为在越百万华侨的代表,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护送和陪同印支共使者,和中共中央接头。
侯寒江原是抗日战争中广东韩江纵队的游击战士,李班的老部下。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支中共领导的队伍,遵从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撤向山东解放区。由于运送部队的船只所限,侯寒江遵照上级指示,于1946年撤到了越南,最初在河内中华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华侨工作。1946年11月,法军向河内进攻,侯寒江随印支共中央的队伍撤到越北地区,继续从事华侨工作,李班就是他的直接领导人。几年下来,侯寒江的越语已经讲得相当不错了。不久前的一天,李班找到他,要他一起回国,去和中共中央建立直接的联系。
此刻,侯寒江坐在船边眺望大海兴奋不已,因为在大海那边等待他归来的,是已经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五星红旗的新中国了。
李班、侯寒江此行所循正是上次侯寒江走过的路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兵锋已达两广地区,正在进行解放华南的最后战役,国民党军正从海峡纷纷撤往台湾。现在李班、侯寒江的船迎面而去,很难说一路上会遇到些什么,所以他们还须十分隐蔽,时常绕道而行。从另一层意义上说,李班是老首长,侯寒江必须全力保证这位印支共中央代表的安全。
还有一个因素也使李班和侯寒江充满警惕。这次出来,因经费所需,越币又不通行,他们随身携带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金条,一旦在海上或靠岸时出事,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帆船静静地漂,终于,船上的人看到了中国长长的海岸线,那是当时还属广东省的北海海岸。
李班、侯寒江在北海登岸后换乘了一条客船。北海是个渔港,侯寒江在鱼市上见到刚刚上市的鲜活大红鱼,灵机一动,买下几尾,把随身携带的金条都塞进了鱼肚子。他们把这几条大红鱼带到了香港,安全上岸。
这时,香港工委负责人方方、夏衍、乔冠华,以及连贯等人已先后去了北京,香港工委干部吴荻舟接待了手拎红鱼前来的李班和侯寒江。李班向吴荻舟介绍情况后,希望他尽快向中共中央通报。吴荻舟很快通知李班,中共中央请李班、阮德瑞二同志到北京面谈。
经中共香港工委周密安排,李班和侯寒江乘海轮到了青岛,再转道前往北京。这一路,他们走了将近两个月,来到北京已是寒冬季节,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早就开过了。
阮德瑞也在几天以后到了北京。
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李维汉、徐冰、连贯会见了李班和阮德瑞,听取他们介绍越南情况。
越南独立战争的关键时刻
越南民主共和国从1945年9月2日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严峻的局势。
按照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和外长波茨坦会议的决定,彻底粉碎日本法西斯军队之后,对于占领越南的日军,以北纬16度线为界,其北由中国国民党军受降,该线以南地区由英国军队受降。9月,就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不久,受到美、英两国支持的法国军队在西贡登陆,越南抗法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爆发之初,法国殖民军总兵力约8万余人,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武装约4万人。战至1946年1月英军从西贡撤走时,法军占领了越南南方大部分地区。
1946年3月,进驻北越的国民党军开始撤出,法军随即在海防、河内两地集结兵力,于12月19日发起进攻。
法军同时以5个团的兵力对越南中部的岘港、东海蜂腰地带实施登陆作战,完成了对南北越的军事分割。
1947年初春,侵越法军总兵力超过了10万,攻占了越南北方的大部分城市和集镇。当年9月,法军又集中了12个团,在空降兵和海军江河舰队的配合下,使用机械化装备作纵深穿插迂回,多次对越盟武装进行长达上百公里的合围。法军占领了越中边界地带,大致形成了对越盟武装的包围,不断寻找机会歼灭越军的有生力量。
印支共中央和越南政府转移到越北山区,各根据地被法军分割,不断遭受扫荡。
高耸延绵的大山为越盟部队的生存提供了掩护,越军也在顽强地打击和消耗法军。
斗转星移,此时的法国今非昔比,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严重削弱,虽然扩张野心一如既往,但国力已经难以应付遥远的越南战场的局面。从1948年起,法军无力贯彻原定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改而采取巩固占领区,蚕食越军根据地,多用小规模进攻逐步扩大战果的战法。随之,越法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相持是艰难的,越军的粮食、武器和药品供应始终面临极大的困难。
在根据地被分割的情况下,越盟部队分散为一个个连、营单位各自为战,开辟着一个又一个农村游击根据地。
就在越军艰苦抗战之际,中国革命发生了巨大的战略转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饮马长江的消息传到了越南,这场即将胜利的战争将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山水相连的越南无疑是最先感受到的。
1949年1月,印支共中央举行会议,确认解放军即将打到中越边界。会议要求越南部队努力做好准备,迎接“大好时机的到来”,“绝对不要错过战略机会”。会议讨论了美国可能介入印度支那战争的问题,做出决议说:“无论美国用什么方式进行干涉,我们都不怕,如果美国在中国被打败,那么,它也必将分摊法国殖民主义者在越南惨重而又可耻的失败。”
会议决定,越军将在各个战场连续发动突袭性质的小规模战斗。中国革命即将胜利所产生的影响,法国殖民当局也感受到了。1949年初,法军总参谋长雷沃斯视察印度支那战场,判定越北是印度支那的主战场,要求加强对越中边境的封锁。根据他的命令,法军向越军根据地连续发动了8次蚕食进攻。雷沃斯要抢在人民解放军抵达中越边境之前,稳住法军阵脚。
越军根据地再度缩小,越法两军在战场上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不过,由于法军用有限的兵力将占领区域扩大到最大范围,其机动兵力反而较前分散了。
正是在这样两军相持,法军仍占优势、越方仍处于劣势的困难情况下,印支共中央派李班和阮德瑞出使中国,向中共中央提出援助的要求。此中原委在由李班面交胡志明致周恩来、邓颖超的密信中表达得非常巧妙——尽管用的是隐语,胡志明的期望还是跃然纸上,一望而知:
恩哥、颖姐:
弟与哥、姐相别十年,时时思念,且有许多新事要告诉你们。弟谨代
表敝店祝贺贵公司的伟大发展。
敝店年来生意颇好,意欲争取时机,打胜对方,谨派亲信伙计两人,
赶紧求你们帮助。
丁
十月
李班、阮德瑞把重要的信息带到了北京,现在,该由中共中央做出答复了。(节选自天地出版社《越南密战:中国援越战争纪实1950-1954》,限于篇幅内容有删节)
作者:钱江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