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上新了故宫》最新一期节目中,乾隆时期的巨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玉山》惊艳亮相。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馆员王子林介绍,乾隆皇帝相信“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于是亲自命人将《大禹治水图》立体化,足足耗时六年才雕成,可以说是最早的3D打印,堪称中国玉雕史上的艺术巅峰。
《大禹治水图》玉山成品于十八世纪清朝乾隆时期。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约5000公斤,是用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旧称和阗)玉雕成。玉山被置于高60厘米的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配,更显得雍容华贵,互映生辉。
玉山雕琢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整个玉山仿佛一座山峰,其上山石林立,山石间飞流直下,山石上人群聚集,挥锨舞镐,开山移石,疏洪导水,场面恢弘,气势非凡。玉师们巧妙地结合材料的原有形状,灵活安排山水人物,工艺之精美叹为观止,不但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壮丽史书,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清朝乾隆年间,新疆和田地区的密勒塔山中,发现了一块重达5300多公斤的特大玉石。
消息传到了宫廷,乾隆皇帝听后龙颜大悦,急命人速将奇石运往京城。
据《文史参考》,单是把这玉料从山上移至山下,最少也要两三年的时间。
在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代传颂。历代封建帝王都以法先王,学尧、舜、禹来标榜自己。风光无限的乾隆皇帝,更是在心中把自己比作大禹。
清代的玉器作坊遍布全国各地。乾隆时期,琢玉工艺的发展达到鼎盛,仅朝廷直接控制的琢玉场所就有10处,其中以北京、苏州、扬州三地最为有名。而大型玉器的琢制任务,几乎均由两淮盐政所在地的扬州来完成。
扬州艺人以独有的山子雕而名闻天下。山子雕是一种把圆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雕刻方法,此种雕刻方式十分注意利用玉石自然优美的形态,因色设物,随形施艺,把人物山水、亭台楼阁、花鸟鱼虫雕刻在一个立体的多重画面上,层次分明,意境深远。是雕刻中能使玉料获得最高利用率的艺术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也是制玉技艺的最高水平。因此加工《大禹治水图》玉山,非扬州艺人的山子雕莫属。
《大禹治水图》玉山,从开采到最后全部完工,历经十余年,所用的工时和造价,已无精确的资料可据,但粗略估算,至少数十万人工,耗白银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200多年过去了,大清朝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紫禁城里无数的奇珍异宝也历尽劫波,或消失,或损毁。可这座《大禹治水图》玉山,却奇迹般地安放在原地,从未移动半步,也未损坏分毫。这也印证了乾隆皇帝在玉石上的那首诗:“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悔”。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