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界最高规格大展———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昨天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沪上美术界最高奖“白玉兰美术奖”在大展上揭晓。与以往相比,本届大展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将征稿范围从上海扩大至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使展览的参与度、学术性、影响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涌现出不少聚焦时代、反映生活的优秀作品。
上海美术大展两年一届,是申城美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和重要检阅。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今年大展首次面向长三角地区广泛征稿,在2100件应征稿件中,苏浙皖地区作品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共571件。展览的评审团队也相应增加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在369件入选作品中,苏浙皖地区共有66件作品入选,占比17.9%,其中更有两名浙江和安徽的作者在这次大展中获奖。
本届大展共评选出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6名、佳作奖7名,及沈柔坚艺术基金奖8名。它们中,既有彰显改革开放、“一带一路”成果等时代命题的作品,也有着力刻画钟扬、屠呦呦等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的作品,还有展现江南秀色、人文风情等描绘城市新貌的作品,艺术家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抒怀时代、致敬英雄、礼赞生活。
比如,倪巍中国画作品《溪山无尽藏》以质朴率真的造型和笔墨描绘了龙尾山砚农搜山寻石的场景。罗陵君在创作油画《上海故事》过程中进行了近三年的考察式写生,为的是通过一幢幢老房子的室内、室外片段,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王西林的套色版画作品《城市的温度:建设者》和林森的雕塑作品《填浜筑路》,以其个性化的艺术手法为城市建设者塑像。严伟琪的水彩、粉画作品《白发苍苍》,展现了倔强不屈的生命力。
“艺术家不应只局限于对自我的追求,更应多一份社会责任感的担当。”王剑锋如是说。他的油画作品《同袍》创新性地将现实场景与想象进行空间上的并置,通过对两位刚从火场下来的年轻消防队员小憩场景的描绘,展开了对和平年代平凡英雄的叙述。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殷雄评价,这件作品以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以纪念碑式的构图完整地呈现了作者的意图,色彩厚重、沉稳,写实技法到位,是一件主题和表现手法结合完整的佳作。
自2001年创办以来,上海美术大展始终定位于推新人、推佳作。18年来,大批中青年艺术家通过这一平台脱颖而出,使上海美术人才梯队结构更加完整、后备力量更加坚实。本届大展入选作者中,45岁以下207人,45至60岁109人,60岁以上53人。与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相比,入选作者呈年轻化趋势,其中60岁以下占总入选作者的85.6%,比上届增长10.8%。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励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沈柔坚艺术基金奖设立了新人奖,本次有3名80后、90后作者获得该奖。在21名获奖作者中,45岁以下的获奖作者占比近43%,年纪最小的张翔仅24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蒋铁骊点评其雕塑作品《烎》时说:“作者对雕塑语言中的当代性较为敏感,材质及技术手段的运用直指当下社会的审美心理。视觉效果响亮而强烈。此类作品的出现,客观上使年轻艺术家的艺术能量得以充分释放,同时也使今天的艺术展览呈现出更为多样与活跃的创作面貌。”
展览期间,本届大展还将在上海市文联微信公众号上开启投票通道,评选出“网络人气奖”一名。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
作者:李婷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