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纽黑文的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哈罗德·布鲁姆被认为是当代欧美文坛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1930年7月11日出生于纽约,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等高校,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具原创性和最富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他著有《西方正典》《如何读,为什么读》《小说家与小说》《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等作品,其中多部被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中译本。
“我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 ,因为时间不允许 。我们读莎士比亚 、但丁 、乔叟 、塞万提斯 、狄更斯 、普鲁斯特和他们的匹敌者 ,是因为他们都不止扩大生命 。”生前,这位“毒舌”的评论家曾如是写道。他不喜欢畅销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文学和斯蒂芬·金,理由是,你读了这些三流作品,就没有时间读一流作品了,劣书会挤占好书的时间。在他眼里,厄普代克、卡佛、门罗都是二流作家。他极力推荐他的好友菲利普·罗斯,虽然罗斯一次次错过诺贝尔奖。“在世的美国小说家里只有四个人,作品将会流传,菲利普是其一。”布鲁姆说。
不过,他对哈利·波特、斯蒂芬·金的批评也招致了书迷们的强烈反对,双方掀起多次“口水战”,难以说服彼此。2003年,布鲁姆曾炮轰斯蒂芬·金获奖一事:“这是在愚化我们文化生活的惊人过程中的又一新低”;“不论是一句一句来看,还是一段一段来看,还是一篇一篇来看,斯蒂芬·金都是一个极其不胜任的作家”;“他的书虽然售量以百万计,但是除了让出版业维持运转外,它们对人性毫无贡献”。
不过,有的人并不这么看。至少,这些小说风靡本身,说明了其不可替代的特质。
究竟谁能逃过哈罗德·布鲁姆的“毒舌”?布鲁姆一贯认为莎士比亚是西方经典中的核心人物,莎作是经典中的经典。
《影响的剖析》一书译者在序言中介绍:时至今日,布鲁姆每年都要在课堂内外通读一遍莎士比亚。布鲁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为了给那些耶鲁本科生们做个榜样。“这些小孩自以为是又冥顽不灵,再不读读莎士比亚那可就更糟糕啦”;另一方面是他对莎士比亚发自内心的推崇。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在语言丰富性上能与莎士比亚相比。“没有莎士比亚就没有经典,因为不管我们是谁,没有莎士比亚,我们就无法认知自我”。
布鲁姆在《文章家与先知》一书中把散文作者分为两类,一类如卢梭、卡莱尔、爱默生、梭罗、尼采、弗洛伊德等,他们是形如预言家的智慧作者,立场各异却引领前路。另一类如蒙田、赫胥黎、萨特、加缪等,他们是风格各异的文章家,同样有着充满智慧的笔触。
究竟是“阅读洁癖”还是“经典捍卫者”?在评论界看来,作为“文坛斗士”般激进姿态出现的布鲁姆,实际象征的是传统时代最后的倒影和余晖,至少他带领读者穿过那些由多年来不断启示和激发他的作家和批评家交织而成的迷宫小径,提出了对有西方正典作品相伴之人生的持久思考。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