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上海大剧院的小剧场档期排得很满,平均每月上演两部作品,每部戏的演出周期从1周到4周不等,“戏不能停”的节奏将持续到年底,四个月的时间里连演12部剧,组成上海大剧院的首个“小剧场国际戏剧演出季”。
承担了剧目提供和遴选的,是策展机构“爱丁堡前沿剧展”。回顾七年前,第一届“爱丁堡前沿剧展”的演出场地也是在上海大剧院的小剧场。这些年过去,作为策展方,“爱丁堡”的选剧范围早已从爱丁堡艺穗节扩展到阿维尼翁OFF艺术节、阿德莱德艺穗节等艺术节展,剧目数量渐长,演出周期逐步拉长。如今剧展决定回归并落户上海大剧院,并且,做出很有挑战感的转变:把一年一度、短时间的密集展演,扩容成持续数月的演出季。
《安德鲁与多莉尼》
这并非“多邀几部剧、多演几场”的简单加法。随着上海演艺市场发展,引进剧目的渠道不断拓宽,上海观众对大型综合型艺术节展和中小型专题型舞台剧目展演都司空见惯。条件优越的演出场所不断兴建,以节展的契机邀请名团名家,自然皆大欢喜,而另一个正在浮出水面的严峻挑战是剧院不得不面对的,即,怎样在剧院的“空的空间”里,持续地为观众提供优质的内容,让良好的观演体验,从节庆的短时狂欢蔓延成日常的随喜状态。上海大剧院的“小剧场演出季”,是应对这种挑战的一种谨慎尝试。
《反转地心引力》
有些时候,作品要等一等观众
之所以用“谨慎”来形容这个演出季,因为所选剧目给人“似是故人来”的第一印象: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13次中国巡演;加拿大多媒体形体剧《反转地心引力》七次中国巡演;法国纯真剧团的《安提戈涅》和英国当代芭蕾《虎生》都是四次中国巡演;英国的《我心深处》、墨西哥默剧《也许也许也许》、波兰新马戏《一桌N椅》和新西兰形体剧《小淘气》都是返场。一个演出季的12部作品,新作仅4部,这样的选戏思路是否过分“安全”?面对这质疑,策展人水晶承认,从短平快的剧展延长、扩容成演出季,节目输出的压力陡增,她的出发点确实是稳扎稳打,既是测试演出市场的容量,也利用旧作的口碑和人气扩展观众群。
《安提戈涅》
最初“前沿剧展”的“前沿”这个定语,来自英语单词fringe,字面意思是“穗子”和“成为边缘”。水晶和搭档袁鸿的初衷是挑选那些相对于主流商业作品而言处于行业的边缘地位、却坚持于尝试推动戏剧边界的作品。在把这些不循规蹈矩的“小戏”不断引进国内的过程中,作为策展人的她发现,创作的边界能够被推动,观众群的边界也是这样。
《一桌N椅》
《安德鲁》来中国13次了,然而在今年这个演出季里,目前已经开票的几部作品里,出票最好的仍是它。演出市场中有太多不可测因素,即便水晶本人都无法清晰地解释为什么《安德鲁》能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常销作品,但《安德鲁》的市场轨迹让她意识到,有些时候,作品要等一等观众。“只要对内容有信心,观众就在那儿,总是会来的,只是有的来早,有的来晚。”这就带出了短期集中展演的缺陷:演出的排期只有1-2场,作品来得像龙卷风,等观众反应过来时,已然看不到了。等下一轮的剧展或巡演,则要等上大半年甚至更久。
比如《也许也许也许》这戏,这是个独角默剧,去年来上海演出前,业内很多人觉得这个作品太异类了,谁能想到第一场反响太好,第二场爆满,可是演完两场就没了,许多失之交臂的观众从去年初冬盼到今年深秋。戏剧节展的演出场次总是有限,以至于看场好戏会有且看且珍惜的迫切感,演出季不同,在确保演出场所的前提下,一个剧目从容地排期1-2周,5-10个场次不等,一旦形成观众传递的口碑效应,“就不至于让新的观众等太久。”在这样的良性循环里,艺术家、演出方、剧院和观众都是得益的。
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意味着把边界不断推得更远
比起《安德鲁》《也许》《安提戈涅》这些有口碑和人气积累、不愁票房的旧作,这个演出季里更让人期待的是两部亚洲首演的新作,《和鸡一起活》和《孤寂棉田》。
《和鸡一起活》是一部新西兰喜剧,编剧在体量很小的一部作品里创造了生动的市井小世界,女演员在不到一小时的舞台时间里,欢笑着演完了一个女人一生的遗憾和失落。这个作品既不是时髦的肢体剧,也没有经典文本的背景,它承担了戏剧的一项重要功能,即在远离世界中心的地方,人们怎样生活着,怎样和外部世界发生着联系。
《孤寂棉田》是法国20世纪末最重要的剧作家科尔泰斯的代表作,他被视为热内的继承人,在《孤寂棉田》里,他创造了一对素昧平生却对峙的人物,一场对峙的欲望关系,两个角色的“对战”中不存在交流,成了两个人的独白剧场。科尔泰斯的剧本文学价值很高,语言晦涩却充满优美的意象,比如“孤寂棉田”在戏里的第一次出现:“你对我说话,就像是对一棵大树说,就像对着密室的墙,像在深夜里,一个人,一丝不挂地,散步于孤寂棉田。”
《和鸡一起活》关于别处的生活,《孤寂棉田》创造了别样的表达,分别从内容和戏剧实践的层面拓宽了视野。这两个剧目的存在,意味着这个“小剧场演出季”在整体稳妥的剧目排期中,也存着冒险的野心——无论对于剧院或是策展团队,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总是意味着把边界不断推得更远。
“上海大剧院·小剧场国际戏剧演出季”推荐剧目:
(波兰)声音新马戏《一桌N椅》
演出日期:10.23-10.27
适宜年龄:5+
这支创立于2003年的波兰先锋乐队,热衷于在演出现场创作音乐游戏,成员展示了不羁的想象力能给器乐表演带来的各种可能性。
(英国)舞蹈剧场《踢踏先锋》亚洲首演
演出日期:11.6-11.10
适宜年龄:5+
《踢踏先锋》于2018年夏天在伦敦萨德勒舞蹈剧院首演,随后在爱丁堡艺穗节亮相,它以舞蹈的方式,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沟通,通过动作、声音和灯光的运用,带领观众经历从误解、困惑、恐惧到共情和包容的过程。《伦敦评论》认为,这个作品跨越了传统踢踏舞的边界。
(伊朗)当代戏剧《寂静的房子》中国首演
演出日期:11.15-11.17
适宜年龄:10+
这是在今年阿德莱德艺穗节、阿维尼翁off艺术节和爱丁堡艺穗节受到关注和好评的一部作品。剧作的背景是在一个难民营里,一堆夫妇正在等待他们的新身份,两人受困于循环往复的日常琐碎,生活停滞不前,看似平静的气氛中,这段亲密关系已经发生了悲剧性的变化。作品从一对夫妇的内部视角出发,关注难民营生活给个体带去的身份困境。剧中对白很少,以肢体表达和隐喻符号带来特殊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法国)当代戏剧《孤寂棉田》亚洲首演
演出日期:12.17-12.18
适宜年龄:12+
这是一个推销者和一个顾客之间关于欲望和寻找的对话,两个角色在模糊的地点、模糊的时间里,进行了一场征服和被征服的游戏。两个角色不断置换相互间的位置,探究内心的欲望和恐惧。这是法国20世纪末最耀眼的剧作家科尔泰斯的代表作,他被视为热内和贝克特的接班人。
(新西兰)《和鸡一起活》亚洲首演
演出日期:12.18-12.22
适宜年龄:10+
这部作品通过女主角和闯入菜园的小鸡之间的喜剧冲突,呈现了生活的多样化侧面:充满活力的市井关系,多样化的人物,主人公平凡却壮烈的梦想。女演员的表演很棒,在一小时的戏剧时间里,演出了主角一生的故事。
作者:柳青
编辑:柳青
责任编辑:邢晓芳
配图均为演出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