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于1420年的紫禁城将满600岁。故宫博物院将推出剧集《故宫如梦》,探索以“5G+4K超高清+互动多结局+场景沉浸”的创新形式,讲述紫禁城的营建过程。
在同名漫画的概念海报中可以看到紫禁城内的代表性建筑,红墙与金顶调和出经典色调。主题建筑与工匠的剪影通过烟雾连在一起,仿佛这恢弘建筑是由他手中诞生。
《故宫如梦》以人物为切口讲述历史,这一次剧集的主角除了巍巍紫禁城外,还有明朝建筑行业从业者里的翘楚。故事是以工匠蒯祥的人生轨迹为原型,呈现以他为代表的能工巧匠们广采众家之长,将多种工艺灵活运用于紫禁城营造的艰辛历程。在那个年代,工匠们所表现出的理想主义、专业与坚毅是贯通古今的。
蒯祥精通建筑、数学、各种工匠技艺,他身上“工科男”的特质也有着贴合时代的亲切感。
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蒯祥作为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这项工程在蒯祥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承天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称蒯祥为“蒯鲁班”。蒯祥在京40多年,负责兴建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蒯祥因功从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据记载,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画龙,合二为一,一模一样。在当时营建宫殿楼阁之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设计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
《故宫如梦》试图以年轻化的视角还原蒯祥的生平,并以工匠的经历牵连出紫禁城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为观众打开了解紫禁城来龙去脉以及一代国匠精神的时空大门。
来源:新华社、东方网、中国青年报等
作者:宣晶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