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朗诵协会“玫瑰心声”女诗人演绎作品(主办方供图及视频)
据不完全统计,散落在沪上文化馆、街道、社区、高校、写字楼、白领公寓的各种诗社、文学协会多达约200家,无论是上海国际诗歌节、市民诗歌节,还是定期举办的诗歌讲座、论坛等,无不见证了诗歌与上海这座城市水乳交融的渊源。如今,诗歌创作深入申城多个角落,全城诗意涌动,一系列诗词征集创作活动成为推动市民美育的重要途径。
日前,沪太(中华)奇石诗词大赛颁奖暨上海诗词学会创作研究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这是上海诗词学会继松江、浦东唐镇、杨树浦滨江后的第四处创作研究基地。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诗词学会会长胡晓军谈到,沪上诗人们理应拿起笔来,捧出心来,作出诗来,为祖国锦绣前程写出更多好作品。本次诗词大赛通过对中华奇石的观赏、审美、题咏和吟诵,展现中华儿女的奇志、奇思、奇情和奇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讴歌70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业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批文学爱好者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扎实干劲,在创作中抒发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豪情。
奇石文化与诗词艺术一样,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人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符码之一,历代流传众多有关奇石的传说。当古体诗词与奇石文化跨界融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大赛收到超200名诗词作者的来稿近800篇,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16名。获奖者年龄跨度大,从莘莘学子到七旬长者,彰显了文学创作队伍的多元梯度。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汪涌豪颁发证书
当发自内心对祖国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从字里行间喷涌而出时,诗歌就不再流于空泛的赞歌,而是跃动着真诚的心跳声。这批作品或发思古之幽情,颂匠人之巧心,如一等奖作品《赛玲珑》如是写道:倩谁雕就石玲珑?信是洪荒造化工。采得奇瑰知地杰,觅来灵物兆时丰。分明网络三维立,仿佛连环四面通。启我诗心亦开窍,吟哦不与昔年同。或抒爱国之襟怀,写时代之壮阔,如二等奖作品《一带一路》:昔传贾客异邦音,片石来将古迹寻。开拓每思唐格局,交流早识汉胸襟。千年路运千般宝,万里商赢万镒金。莫叹驼铃声渐远,更闻高铁起龙吟……
活动现场,成立于2017年的上海市朗诵协会“玫瑰心声”女诗人朗诵队格外亮眼,上海大学教授张烨、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杨绣丽、上海朗诵协会秘书长吴斐儿等巾帼诗人们陆续上台深情演绎诗作。当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与手中飘扬的五星红旗,汇成一幕幕动人的画面。
今年,上海诗词学会还开展了“普天同庆 中国梦圆”藏头诗征集活动,以藏头格律诗的形式,独特巧妙地反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所思所感,上海诗人积极参与,涌现了不少佳作。
此外,历时近半年的“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原创诗歌征集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教委指导,市作协、市学习促进办公室、文汇报等单位主办,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原创诗歌超11万首,评出优秀作品43篇。今年10月下旬,主办方将举办专题朗诵会,整体推出获奖佳作。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