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控诉》、《星际探索》、《小丑》海报
曾不屑于在欧洲曝光和拿奖的好莱坞A类制作,已到了要凭奖项给公映铺路的境遇,这背后更沉重的现实是——美国电影的创作团队和忠实观众都在老去。在当代娱乐工业的版图上,好莱坞正在流失年轻人的市场,流失真正优秀的年轻创作者,逐渐退守成中老年人的游戏。
今年威尼斯公布竞赛单元入围名单后,《小丑》是最受关注的一部。华纳片厂这些年的DC漫画改编系列,扑街的多,成功的少,被漫威宇宙打得全无方向;又有诺兰导演的《蝙蝠侠》系列珠玉在前,希斯·莱杰的小丑形象过分深入人心;更何况导演托德·菲利普斯之前最拿得出手的作品是充斥着屎尿屁笑话的宅男喜剧《宿醉》系列——以上种种,虽改写威尼斯历史,这《小丑》底子里其实是“哀兵”一个。
今年,欧洲最年迈的电影节把最高奖给了好莱坞的《小丑》,而近些年威尼斯早已成好莱坞的海外辖地。最初几年或可说衰落中的电影节倚靠了大片《地心引力》和乔治·克鲁尼的号召力;而这次参赛参展的片子,网罗了斯嘉丽·约翰逊(《婚姻故事》)、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加里·奥德曼(《自助洗衣店》),以及布拉德·皮特(《星际探索》)这群好莱坞的资深一线,网飞(Netflix)的作品放映排片密集,但大奖还是给了华纳出品的“超级英雄片”……最为窘迫的是,裘德·洛和布拉德·皮特这些前辈“顶流”的星光已十分暗淡,电影节上没有掀起什么风波浪花。
《小丑》首映后,评论是指向影片内容的。带着好莱坞大制作的共性,《小丑》的剧作在价值观层面是暧昧的——一个受辱、受损害的弱者,最终成为反社会的危险分子。虽然有影评人肯定了男主角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以及整部影片的美学风格,但更多影迷和评论家则从这套叙事里,读出了对美国社会阶层撕裂的控诉。影片的情节构建带着“感伤时事”的意味,具体情境设计再造了1980年代的纽约,拍摄风格则追溯到更早的1970年代末的新好莱坞时期。“小丑”阿瑟远离了DC漫画原作的设定,他更直接的精神脉络来自马丁·斯科塞斯的代表作《出租车司机》。客观地说,原本擅拍喜剧的导演菲利普斯还是很好学谦逊地照搬了《出租车司机》的视听风格,将这部意在影射当代的电影,拍出了怀旧年代剧的品相。
这怀旧的成功却让人笑不出来。当年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得戛纳金棕榈奖,“新好莱坞运动”的突围是对“旧好莱坞”的破与立。只是,昔日意气风发的新生代现在已经是年近八旬的好莱坞一代宗师,而他所在的大工业A类制作,仍要借他久远的成名作“输血输氧”。与其说这是对“经典”的回归,不如说,“新好莱坞”一代老的老、死的死,后续却很少有充满闯劲的创作者带来叛逆和新意。
这种“似曾相识”类同性极强的观感,是今年在威尼斯上映的多部好莱坞影片的通病。索德伯格导演在26岁时用一部《性、谎言、录影带》惊艳戛纳影展,鲍姆巴赫让人们看到“东岸电影”不是只有伍迪·艾伦,然而俱往矣,他们年岁渐长,风格成型——索德伯格的《自助洗衣店》和鲍姆巴赫的《婚姻故事》虽在今年威尼斯竞赛单元引起关注,但还是让人发出一声叹息:“只是熟练工出手,没有非看不可的理由。”
威尼斯影展落幕,这些好莱坞新作在欧洲镀完第一轮金,全体移师多伦多影展,开始了从今秋到明春的奥斯卡长跑。而今年好莱坞力推的重量级新作将在多伦多影展之后的纽约影展亮相——斯科塞斯导演的新作《爱尔兰人》。这部电影从导演到主演都是平均年龄快80岁的一群老先生。拥抱了游戏和VR的新一代年轻观众,大抵是要用搜索网站来查询这些爷爷们究竟是谁了。
作者:本报记者 柳青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