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目前注册的260多万家公司里,百年老店超过了2.5万家,居世界首位。更令人吃惊的是,其中甚至有21家寿命超过了1000年。企业常青的经营之道在哪?当下商业模式又能从中借鉴哪些理念?最近,日本学者后藤俊夫教授推出新著《继承者:日本长寿企业基因》,他在沪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日本盛产长寿企业的根源恰恰在于儒家思想,“日本之所以长期传承匠心精神,就是因为这种‘为家人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即便要自我牺牲,我们也会继续这么做’的儒家精神渗透。”
他格外强调四个字“先义后利”,不少企业将其引为家训,这出自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比如创立于1717年的大丸百货商店,是全球规模屈指可数的百货店之一,销售额持续多年上涨,1736年下村彦右卫门制定了“先义后利”并运用到营商中,格外重视顾客和社会信用,甚至救施贫困者,传为美谈。出自《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以及“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思想也是许多日本企业家的座右铭。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长寿企业大国,是因为我们非常认真学习并践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后藤俊夫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但日本却实现了“富可过三代”。后藤俊夫自己的人生,也堪称励志模板——东京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在NEC任职,年近花甲的57岁转型投身教育,23年来深入研究25000多家日本长寿企业,并调研全球长寿企业,年近八旬依然精神饱满地在全世界多地演讲,是如今日本长寿企业研究第一人。
如今,各种“网红”店层出不穷,但人气泡沫同样存在,不少店家火一阵子收割一波红利后,就草草关闭或退出市场了。对此现象,后藤俊夫认为,一家企业的开张倒闭牵涉的不光是公司运营本身,还要考虑消费者、纳税人、产业链上下游等层面的责任担当,而过于急功近利的营运对于商业生态存在风险隐患。
“如果从长寿愿景出发,企业应以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为目的,拒绝短期的急速增长。因为短期内飞速发展,缺乏韧性和持续力,比如不过分一味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量力而行,这在日语中也有专门的说法,叫做身高经营。”
《继承者:日本长寿企业基因》
[日]后藤俊夫 王筱卉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他援引松下幸之助名言:如果有人问松下电器是生产什么的,请回答:是生产人的。换句话说,所谓长寿基因,最主要体现在戒掉私利私欲,拥有一颗“利他心”,企业通过桩桩小事形成的信用,才是商家最大的财富。“长寿企业可以长久生存,不是由于盈利能力强,而是因为企业认识到了时代要求的社会责任,并推行自身改革。”
以世界上存续历史最悠久的日本企业金刚组为例,这家主要进行神社、寺院建筑等木机构修建的公司,创立于公元578年。技艺方面精益求精,哪怕是一根木材,匠人也要亲自去到山上挑选——树干阴阳朝向、运输方式、干燥方式和程度、铇的使用、卯榫结构、百年后弯曲程度等都要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匠人们以百年乃至更长远的视角读取树木、建造寺庙,在内部组织机制引入竞争意识,把十人编成一个小组,共计十组,它们之间的竞争存在于工匠精神的方方面面,最终胜出的小组的技艺和精神将代代传承。
利他之心,对企业的正面引导是难以估量的。后藤俊夫在书中举了日本86岁企业家稻盛和夫事例,后者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是持续惊人的——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两家公司都进入世界500强;日本航空公司曾于2010年申请破产保护,稻盛和夫临危受命任日航CEO,不计回报提出“希望薪酬为零”,仅用一年,日航做到了当时三个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为社会为世人”的纯粹动机,恰是“利他之心”带来成功的原动力。稻盛和夫的哲学观很明确:不妨把人生比喻为在大海中航行——为了度过理想的人生,必须用尽自己的力量,拼命划船。但仅仅依靠自身力量不可能到达遥远的彼岸,必须做好准备,在航船前进的方向上,接受他力之风的推助。所谓准备,就是扬起接受他力之风的结实而美妙的风帆。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然而,如果一味强调“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扬起的风帆上,因布满孔洞,任凭“他力之风”如何吹刮,那风都从孔洞中穿过,无论风帆升得多高航船也不会前行。与此相反,如果用“利他之心”扬起风帆,就能饱受他力之风的恩惠,一帆风顺,在茫茫大海中破浪疾驰。他认为,日航重建的奇迹般成功就验证了这个道理。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