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纪录影片《徒手攀岩》记录了33岁攀岩家Alex2017年6月徒手成功攀爬914米高酋长岩的真实故事
在脱落就意味着死亡的风险中独自向上。
《孤身绝壁》主人公、作者之一亚历克斯·汉诺尔德,便是这样一个人,也正是在这种频繁直面死神的风险中,他成为了一个更负责任的自己。
他是攀岩圈的传奇人物,人生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攀岩这一件事情上,并因为从事着形式最危险的无保护独攀运动而名动全球,常常徒手攀爬高达几百米的天然岩壁。
19岁时,他父亲因为心脏病突发猝死,亚历克斯随后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辍学,买来一辆二手房车,开始了四处攀岩的生活。他一路刷新了各国著名岩壁线路的首次无保护独攀纪录、连攀速度纪录等等,改写了攀岩这项运动的极限。
关于他的影片在世界各大户外电影节中斩获了种种大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他作为封面,CBS为他录制了专访。而这位当之无愧的大师在写作此书的时候,才不过29岁。
攀登不仅仅为年轻的亚历克斯带来了名利和争议,还为他建构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一次非洲乍得的攀爬之旅,让他目睹了贫穷对当地人生命选择的限制,开始反思自己应该为他人做些什么。于是,他用自己的收入成立了汉诺尔德基金,用以帮助世界上最弱势的人民改善生活条件,致力于支持一些既有益环保又能帮助人们摆脱贫困的项目,比如新能源在贫困地区的使用。
与低调地进行跨时代的伟大攀爬不同,亚历克斯选择将自己在公益和环保方面的理念和事业宣讲于众——他希望激励更多人做更多这样的好事,希望人们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帮助不如自己幸运的他人。
声名鹊起会让有些人迷失于荣誉,开始追逐特权,而亚历克斯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他所追逐的一直就是简单的“更好”——更好的攀爬,更好的时间,更好的世界。
本书几乎包含了你需要了解的关于攀岩的所有知识。但这仅仅是它众多主题中的一个。随着攀岩进入奥运会,这项运动也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而其中没有保护员、绳索和安全带的攀爬,便是本书中所讲述的攀岩方式——无保护独攀。
很明显,在无保护独攀中,风险是致命的 —— 一个最最微小的失误,甚至是一阵风、一块落石,或者一只突然出现的虫子,都有可能导致攀爬者失去平衡,从几百米的高处跌落身亡。
为何亚历克斯要从事如此危险的活动?有人甘愿为名利碌碌终日,有人舍得为信仰献祭灵魂,而对于亚历克斯来说,人生中没有什么事有攀爬一半有趣,而这件事又带领他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面对更深沉的课题,学习成为更负责任的自己。
因为这种危险性,亚历克斯·汉诺尔德一路走来所获得的评价一直都不算“寻常”。有人说他的攀登是自私的、无用的,说他藐视生命;而有人却认为他鼓舞人心,是在真正地尊重生命。有人觉得他伟大,有人却认为他自大——想来每一个曾经走在时代最前端的人,都会招致各种非议和歌颂。
而读完本书后,相信你会因为你的生活、你的过往、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对亚历克斯·汉诺尔德的逻辑体系有自己的评判。
我们常常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从最现实的维度而言,你生命的意义往往就是你把最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其中的事。汲汲营营于生存和物质,被生活中的问题和框架推着前进,非我所欲也;可完全不功利不媚俗,硬下心肠去从事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又常常非我所能也。
更有甚者,人们常常只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却并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反之,在每一个领域最出众的人,常常都具备一种能力——他们明确知道自己内心的需求,并追随其召唤,全心全意。显然,亚历克斯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的强者。
除了亚历克斯的自述部分,本书另外一半内容则出自大卫·罗伯茨的手笔。曾出版多本登山类书籍的罗伯茨在书中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论述了汉诺尔德的攀爬成就、人生经历以及个性特点,全方位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当代杰出攀岩运动员的攀爬与生活,详实地记录了他最为惊人的一些无保护独攀以及其他形式的攀爬。这部分与亚历克斯生动有趣的心理独白互为补充,使得本书兼具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极限运动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真正接触到的,但即使是从未也不会接触此类运动的人,在阅读本书时,也一定会有感同身受之处——你是否有过恐惧的时刻?你是否因为放弃和选择而纠结过?你是否曾经为了爱情忐忑不安?你是否有过难以支撑现实生活的理想?你是否考虑过你能够接受哪种死去的方式?你是否真正地感受过——你正在活着?如果你曾经有过,那么,你一定会在这本书中看到你想要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作为恋人、儿子或朋友,亚历克斯无疑是令人担心的。但当剥除所有与他人和外物的关系,只将他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谈论时,他无疑令人尊敬。
当你成为一名旁观亚历克斯的读者,也同时剥除了你与外界的关系——把生活放在身后,把自己放在面前,你所面对的仅仅是这本书中的世界和你的内心,此时此刻,相信你一定能够真正地体会,你正在活着,以及,你想要怎样地活着。
(该文系《孤身绝壁》中译本译者序,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乔菁 李赞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