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来自上海市虹口区各个中学的学生们,穿着1930年代上海的服装,在精致的舞台背景里,情绪饱满地为台下观众们带来了根据左联烈士冯铿等人真实事件改编的原创话剧《笔墨丹心》。今天下午,虹口学子的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掀开了话剧《笔墨丹心》公演第一幕。
《笔墨丹心》由青年编剧韩丹妮创作、青年导演马远执导,以1931年“左联五烈士”被捕后牺牲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从监狱看守曹汉民的视角,讲述了左联唯一的女性作家冯铿在生活的苦闷和事业的艰难中坚守信念、维护信仰,为实现伟大理想不畏生死、努力奋斗的故事。而曹汉民,在虹口区北四川路街头寻访左翼作家生活与工作轨迹过程中、在真正理解了冯铿笔下的文学世界后,也从一个浑浑噩噩的青年,渐渐觉醒,辨明了自己的方向,开始向共产主义靠拢。
该剧是继《青春之歌》之后,虹口区教育局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再度合作,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搭建专业的编排创作、舞台设计团队,以戏剧教育为平台,涵养人心素质教育为纲,用“专业团队搭台,学生演员唱戏”的方式,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剧中17位演员,都是由自主报名选拔的非专业同学扮演。经过专业的戏剧培训,学们不仅对上台表演上有了更多的自信,也通过深入角色内心,了解了剧中人物在时代洪流中不同的命运。
在一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中学生从“声台形表”的基础训练,到走进角色诠释人物的探寻,共同完成了一台精彩的演出。和刚走进排练厅时候稚气未脱尚、有些生涩的素人相比,站在首演舞台上的他们,眼睛里充满了坚毅,精神状态就像是一个完全专业的演员。为了更好地了解剧中的历史背景,很多同学除了在炎热的排练厅里挥洒汗水之外,还主动翻阅历史资料,甚至亲自跑到故事中的事发地点去寻找历史的足迹。
在剧中饰演重要角色之一曹汉民的孟骄阳,去年也参加了戏剧夏令营,在经历过和戏剧浅尝辄止的接触之后,戏剧的魅力深深印刻在了他的心里,今年参加排练更加努力,剧中的曹汉民是剧中编剧虚构出来的角色,也是有思想转变的关键性人物,为了更好地理解在时代洪流中青年人的思想变化,本来就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孟骄阳特地去查阅了关于主角冯铿的资料与作品例如《妇女运动的我见》,诗歌《你赠我白烛一支》,散文《开学日》等。在剧中扮演主角冯铿的袁珍妮说:“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烈士的思想境界,也了解了历史,我从思想觉悟上也更加贴近了这群高尚的人,这将是我一生都难忘的宝贵一课。”
已经步入第二十个年头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教育板块,除了每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话剧节、中学生话剧节、教师戏剧工作坊等,也在积极探索更多的戏剧普及形式,将合作的触角深入校园戏剧的更多领域,希望戏剧能够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让戏剧艺术的魅力涵养更多的学生。
学生表演戏剧,在虹口区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了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成长的舞台。
自2016年“彩虹计划”工程启动以来,“戏剧进校园”项目已先后推出《东方之舟》《赤子之心》《黎明之前》原创高中生话剧以及文教结合学生版话剧《鲁迅在上海》《青春之歌》五部红色戏剧作为2015年至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公演20场,学生观演20000余人次。
戏剧课程让学生获得自信,提高了自我认知水平,成长意识明显成熟。北虹高级中学学生邓逸萍谈到参加戏剧学习体会时说:“我学着如何伸展身体,解放思想,表达情感。从一个沉默无言的女孩,变成一个擅于表现、表达自己的勇者。除了表演的长进,更多的却是明白了为人处世道理:谦逊有礼、换位思考……所有的一切,都会影响我今后的道路。”
戏剧课程让学生看到潜能,为富有抱负的同学开启了一扇艺术大门。马云骁同学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主持专业。刘天力同学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最佳男主角”,目前在美国学习电影导演专业;吴佳玥同学在英国学习舞台美术专业;关尔立同学在澳大利亚进修戏剧教育专业……更多有志于献身艺术的学生暂露头角,他们将是文教结合工程的强大后备军。
剧照均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