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牧人和动物们相互依存,共享着大自然的恩赐。我经过600多个日夜跟踪拍摄,30000余张摄影照片的反复筛选打磨,就是想为小读者打造出一部动物纪实摄影绘本。”日前,当身高1.93米的黑鹤现身上海,这位远道而来的蒙古族作家,吹来了北方草原清冽的风。
因为身体缘故,四岁就来到草原的黑鹤,从童年伊始就对草原有着特殊的情感。黑鹤向读者讲述了童年草原经历所带给他的多年不褪的记忆闪光之处——
他看草原是这样的:“那天夜里,落了春天的第一场雨。早晨起来,草地就绿了。”
他回忆自己拥有的第一只小狗:“我抱着我的小狗回家。其中一只正试着将我的手指想象成乳头认真嘬弄。此时,我已经拥有了整个世界。”
他写他和他亲手养大的牧羊犬之间真挚的情谊:“作为高大凶猛能够驱赶并杀死狼的猛犬,它们不牧羊,而我就是它们的羊。”
他写草原真实的生活:在草原上,蒙古族男孩普遍以凶猛的猛兽命名,血脉中的野性让他们最热衷具有攻击性的摔跤游戏;在草原上,四五岁的男孩都要经历盛大而庄重的“上马仪式”,这项习俗长久地流传在草原之地,它标志着一个小男孩子汉的诞生;在草原上,牧民把牧羊犬视为他们最忠实的伙伴,因此幼犬从来不是商品,而是馈赠的礼物……
这些在草原的生活经历和深厚情感,都曾或多或是融入黑鹤此前的长篇小说《黑焰》《鬼狗》《血驹》《驯鹿六季》,中短篇小说集《狼獾河》《静静的白桦林》,长篇开放式散文集《蒙古牧羊犬——王者的血脉》《生命的季节——二十四节气》《罗杰阿雅》等多部作品。今年9月他将推出首部摄影绘本《蒙古牧羊犬》,这是一部记录游牧文化的纸上电影,也是一曲赞美生命的长歌。
2012年,黑鹤在草原深处建立了自己的写作营地,饲养大型猛犬,致力于蒙古牧羊犬的优化繁育,并将幼犬无偿赠送给草原牧民,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留住一些古老的草原文化。
作家通过冷峻的文字和蒙太奇的电影手法,向孩子们讲述了发生在草原上的真实故事: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蒙古牧羊犬妈妈产下了七只比手掌还小的幼崽。狗宝宝满月后,被一只只送走,蒙古牧羊犬的血脉也就此在草原上流传。有一只幼犬留在了主人身边,跟随着主人一天天长大,并逐渐建立起对草原的认知。从对马的仰视惊惧,到面对骆驼的淡定从容,它渐渐成长为可以承担守护羊群职责的、高大凶猛、能够驱赶甚至杀死狼的猛犬。
蒙古牧羊犬曾经陪伴黑鹤度过闪亮的童年时光。在书中,从牧羊犬眼神凝视的特写,读者可以领略到独属于蒙古草原的强悍生命给人类带来的心灵震撼。透过作者捕捉的镜头,不仅可以看到蒙古牧羊犬作为生命个体的成长蜕变,还可以了解到辽远厚重的游牧文化:蒙古牧民招待远方来客的传统礼仪;以幼犬作为礼物,游牧人相互馈赠的风俗习惯;给幼犬额头上抹黄油代表美好祝福等,传递出生机质朴、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
绘本作品中,作者首次采用影像方式讲述蒙古牧羊犬幼崽从出生到成长的故事。比如,“刚出生的小狗很小很小,比主人的手掌还小”配合一张主人手捧小狗与狗妈妈亲昵的摄影插图,直观呈现小狗的幼小可爱,表达出对幼犬强悍生命力与美好生活的赞美;小狗拼命长大的同时,“狗妈妈却越来越瘦”,书页以一幅小狗沉醉地偎依着直视镜头的狗妈妈的特写画面,表现出小狗对狗妈妈浓浓的依恋,寓示出伟大母爱;“小狗越来越大,它们开始探索外面的世界”没有直接展现小狗在冰天雪地玩耍,而是通过两只小狗在草垛的洞里向外张望的正面镜头,表现它们对世界的好奇与跃跃欲试。此外,还有牧羊犬跟随着男主人学习寻找马群、看守牲畜的情景……摄影插图整体以广袤草原、浩瀚长空为背景,用草色的变化暗示四季轮回和生命历程。远景、近景、空镜头、局部特写等艺术切换,读者走进草原生命的成长,感受草原民族原生态游牧文化。
在后记中,黑鹤记叙了七只狗崽长大后的真实生存情况——它们有的在半岁夭折;有的为护卫牧人的牲畜,追击狼群,再未归来;也有的已经产下宝宝,使蒙古牧羊犬的血脉在草原上流传……
在黑鹤的笔下,人们鲜少探知的森林和草原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延续古老血脉中的传承而和谐共生。草原牧民的古老习俗,丛林中猎人千百年来遵循的自然法则,大地伦理笼罩下的一切生命的生存现状,被统摄于黑鹤粗犷而细腻的笔触之下。读过黑鹤,读者会情不自禁憧憬作家笔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发自肺腑地想要保护这些物种以及古老文明,关注到鲜为人知的原始状态,了解到此间生存的人、动物、植物及其他一切富有灵气的生命体。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