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仰潼观止——程十发册页精品集》于上海书展首发。这是一系列四十年后才公开面世的册页精品。该书汇集的四本册页精品,其中有三本是海派名家程十发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另有一本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它们不仅涵盖程十发艺术的诸多面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中国画传承发展之路上的求索与创新。
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将一系列水墨册页交到弟子汪大文手上,并嘱托“四十年后,再向世人打开”。四十年来,汪大文谨记恩师嘱托,小心收藏,如今这些册页终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协助下,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出版社将这套书视为制作一件艺术品,他们请来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荣誉的年轻设计师潘焰荣担任装帧设计,从外盒包装、用纸到中间分割书册的缎带,每一个外观细节,都具备了独立审美元素。传统的中国画册一般用红、黑、灰的单调配色,这套册页封面所用四种配色,全部来自《韩熙载夜宴图》,惊艳又不失传统,充满中国式的创意,敢于做这样大胆的尝试,也来自于对程十发幽默开朗个性的了解。不仅如此,图书上机开印前,因为对色彩没有把握,出版社小心询问汪大文能否将原稿带去印厂比对。没想到,年近八旬的汪大文真的用行李箱将珍贵原稿带到了印厂,技术人员一帧帧地比对、调色,这才有了如今成品的精准还原。
打开《仰潼观止》的外盒,汪大文坦言“像拆一件时间的礼物”。四本印刷精美的册页色彩鲜艳、大小不一,整齐地躺在阶梯型的盒子里。打开一本,熟悉而又陌生的画面仿佛墨迹未干。
汪大文还记得,四十年前,自己住在武康路上,十月的天气有些凉了,程十发穿着厚衣服,轻轻走上楼梯,将藏在袖子里的一小卷册页打开,这是他此前给弟子承诺的作品。看到册页,汪大文眼前一亮,不仅是先生的笔墨精到,所用的纸还是特意从北京荣宝斋寻到的清宫账本纸,有几张还带着满文的底印。册页中既有精彩纷呈的人物画,也有新奇灵动的花鸟画,更有意境浩渺的山水画,以及他本人所作的题画诗。“我相信你一定喜欢,但现在不要拿出给别人看。”把册页交给汪大文,停了一停,程十发仿佛又想起什么,叮嘱道,“过四十年后,再拿出来给别人看。”
《仰潼观止》包含的这些册页分别为1975年的《乙卯秋日写花鸟八种》、1976年的《鲈乡杂缋》、1977年的《丁巳写宋人词意册》和1991年的《诗意山水精品》。前三种由画家本人题签,相当于内容说明。第四种由旅美画家、古书画鉴定家、收藏家王己千题签,于内容说明之外,添上“诗意”“精品”的评价。海派名家朱屺瞻观看第一册时,曾以苍劲的书法题下“艺苑珍品”的识辞。不过,除了个别作品曾被用作书籍封面外,这四本册页从未在大众面前打开。汪大文一直小心谨慎收藏,连装裱都跑去常熟制作,并特意将题跋隐去。
上世纪80年代去美国时,恩师创作于1970年代的这些册页是汪大文随身携带的行李。回到上海后,每年,她只把册页小心打开看一次,过了黄梅天,一定要吹干。四十年后,册页仍然像新的一样,直到印刷出来,画面上的牡丹还是水墨淋漓的。
这些册页里,最为重要的是1977年的《丁巳写宋人词意册》,汪大文尤其喜欢一张荷花作品。当时,她随师北上观赏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并写生创作,同行的还有陈逸飞、魏景山等人。回程时,因为汪大文总惦记着要看荷花,程十发便特地带她去了避暑山庄。那一天是9月7日,北方已过了花季,承德山庄的荷花塘里只有一朵荷花在秋风中萧瑟而立。程十发借了汪大文的铅笔,画下了一张小小的荷花速写。此后,汪大文返沪,他留在北京,身边只带了一本宋词,旅行寂寞中,他将这张荷花速写画成宣纸水墨,题上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也就有了《丁巳写宋人词意册》的第一幅作品。
程十发为何说要等四十年,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也许他猜测四十年后,别人会更加理解中国画的笔墨,能看明白他的作品,而那时我也八十岁了,再晚,我也做不动了。”汪大文笑着说。
8月18日,汪大文还将在“离天空最近”的上海中心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新书分享会,与读者分享她与程十发的师徒情谊以及那些旅行了40年的故事。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