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依次为朱向前《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徐贵祥《司令还乡》、石钟山《春风十里》、推出军旅文学专号的今年第8期《人民文学》。制图:李洁
文学创作如何反映新时代的强军步伐?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多部军旅题材新作涌现,呈现出当代军旅文学的丰富光谱。
曾凭《历史的天空》摘得茅盾文学奖的军旅作家徐贵祥推出短篇小说集《司令还乡》;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一样》后,作家、编剧石钟山时隔十年回归军旅背景小说,捧出最新长篇《春风十里》。刚刚上市的今年8月号《人民文学》推出一整期军旅文学专号,令读者一窥中青年军旅作家的整体实力和精神气象。在文学评论方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最新期开辟“新中国70年军旅文学研究专辑”;评论家朱向前推出著作《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涵盖70年来军旅小说、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剧等10个门类,并附录200余位作家小传和7万余字年表。
有评论家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军旅文学的创作拥有“题材富矿”和“广阔图景”。读者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军旅文学佳作。军队图景与新军人形象怎样塑造?这就需要创作者沉入基层深入军营,了解人民军队在强军征程上的崭新实践,才能以独特视角观照当代军人的工作生活状态,为军旅文学写作开拓创作资源。
为“凡人英雄”立传,当代军旅文学长廊新添动人形象
当文学创作不断抵近改革强军大潮下的军旅生活现场,各兵种官兵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跃然纸上。更多作家尝试为“凡人英雄”立传,以文学笔触凸显人民子弟兵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以及他们的欢乐忧伤。
徐贵祥的《司令还乡》包括《三尺布》《识字班》《司令还乡》《鲜花岭上鲜花开》四部短篇小说,充分展现了军事文艺“战位”不仅在历史战场,也在正气浩然的现实日常。书中既以“正面强攻”姿态书写战争的残酷与创痛,讴歌了充满血性与阳刚之气的英雄,也有一批脚踏实地的平凡子弟兵。《历史的天空》让读者见识了战斗英雄姜大牙,《司令还乡》中也有不乏典型“徐式”特色的角色,如《三尺布》中的特务营营长孙大竹、《识字班》中被媳妇送回队伍的八路军连长金广友等。
徐贵祥曾在1979年和1984年两次上前线参加战斗;也正因参加过战争,他对战争的理解要真实得多。投身创作30多年,“战场上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那些一起承受艰难、憧憬和平、追求胜利、顽强不屈的战友们,我一个也没忘记,他们就像棋子一样在我心中摆动。”徐贵祥坦言,军事文艺要为实现强军目标服务,要用文学艺术的力量去激活正能量,鼓荡精气神。
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朱向前评价,徐贵祥是真正从兵堆里滚出来的军人,两次进入南疆战场,经历了战火淬炼。“他对军事的热爱,对战略战术战法的钻研,对单兵动作和班、排、连战术的谙熟,以及刻骨铭心的兵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等,都在小说中一览无遗。”
新时代的军旅作家不仅书写部队官兵在强军路上的梦想与豪情,也不回避军人作为普通人所面临的世俗困惑与两难抉择。石钟山《春风十里》中,农家子弟李满全在即将退伍的日子里,面对返乡的命运、初恋的背弃,左右为难,接到为江师长女儿江歌做勤务员的命令,两人在各种机缘下修成正果。但时过境迁,因部队裁编,李满全转业到林场工作,再次遇到初恋情人马香香,而妻子江歌也与自己渐行渐远……《春风十里》巧妙地将小人物命运放置到大时代背景下,一如继往的戏剧冲突,千回百转的命运承合,接续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暗含的脉络基因。
不难发现,石钟山作品里很少出现宏大战争场面的实景式描写,而将文学聚光灯投向和平年代的军营生活和军人精神世界。战争硝烟和历史记忆更多是一种背景或底色,作家诉说英雄时注重的是生活洪流对军人多面性情的锻造,鲜少脸谱化或一味“高大全”人物,角色真实可感。
发掘部队一线基层声音,聆听强军热血的激昂脉动
自2014年开始,每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人民文学》就策划推出军旅文学专号,连续做到了第六年,引起了文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今年8月号《人民文学》首发的多部作品,囊括了小说、纪实文学、诗歌等多种体裁。
比如,《潮起潮涌》《在阿吾斯奇》《进管》等小说以军旅生活、军人形象和心志为主,有的讲述提升现代战斗力的艰苦训练对官兵内心的激荡;有的聚焦社会青年成为英勇牺牲的边防战士,融亲情于家国情;或从一名海军新兵的“成长仪式”探入军人职责与精神的深处……
报告文学《阻击埃博拉》呈现我国军旅科研攻关和对国际实施人道主义救援的真实故事。这项科研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在艰苦环境下实地医疗的过程,不亚于一场重大战役,科学家团队组成了凝聚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威武之师,以挽救无数生命的出色战绩令世界赞佩——这是我们中国、我们中国军人对人类的了不起贡献,蕴含着实力、志气、胸怀和理想,体现出中国作为非洲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诚厚行动,更体现出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倡者的榜样担当。《人民文学》主编、评论家施战军评价这部作品“立意敞亮鲜明,行文元气丰沛”。
组诗《三沙,大海中一座年轻的城》情系祖国南端,诗情饱含大爱,读来朗朗上口。不难发现,诗歌栏目作品大都来自年轻军旅诗人,经过强军实践的历练,也炼出有热血有筋骨有个性更有报国之志的诗句。诗作中既有强军热血的激昂脉动,强军思绪的深沉潮涌,强军实践的坚实足音,也流淌着铁汉柔情。
当一批新生代文学力量从部队基层经验的现实表达出发,将目光投向军旅一线平凡岗位上的耕耘奉献者,既拓宽了对不同维度英雄人物的书写,也为新时代军事题材写作提供了新路径。
作者:本报记者 许旸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