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40年5月10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异类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当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不计代价主张和平还是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的至暗时刻。
当纳粹德国离统治欧洲只差一步时,他挺身而出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2017年电影《至暗时刻》同名传记原著新近引进国内,并在上海建投书局举办分享会,学者顾云深、贾敏解读这位历史人物。在英国新首相上任之际,不妨从书中回首丘吉尔的“蜕变”之旅。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新西兰] 安东尼·麦卡滕 著
陈恒仕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最无畏:敦刻尔克撤退中设计小船营救妙计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一书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全书抓取二战中关键节点,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这短短四周的激荡。
麦卡滕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参考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再加上他身为作家对语言的敏感性,将关键事件、人物、演说与研究融合,写法独辟蹊径,同时追溯至众多人物早年生涯,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串联起来,格局广阔。
电影《至暗时刻》剧照
他把“伟人”丘吉尔拉下神坛,细数他拜相前的连连败绩与不得人心。令人意外地升为首相后,面对外界不信任和自己内心疑虑,丘吉尔却展现出不凡的领袖品质,带领全国应对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段至暗时刻。
《至暗时刻》书写了一个“不靠谱”丘吉尔的蜕变史,从历史、心理、语言等角度,探寻了他的行事风格和所思所想,以及他如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比如,1940年5月,30万英国远征军被困于敦刻尔克港绝境。战时内阁努力策划营救方案,但根据总参谋长艾恩赛德的预计,30万英军最多只有百分之十活着撤回英国。危急时刻丘吉尔心生一计,令海军部招募民船,组成一支虽说杂牌但也浩荡的民间“无敌舰队”,驶过英吉利海峡营救被困英军。
麦卡滕指出,“别说公众,就是史学家们,也鲜少注意到,这条冒着巨大危险、史称‘小船营救行动’妙计出自丘吉尔。”
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大功告成,33万名将士奇迹般得救。
最会玩:不靠谱“奇葩”竟获诺贝尔文学奖
麦卡滕笔下的人物令人常能发出“滑稽”“可爱”“可敬”“可叹”之感,把严肃的历史写得通俗,把人的复杂性和人物冲突写得如临其境。
比如,丘吉尔行事奇葩——爱泡澡,饮酒无度,从重金购置成箱的上等古巴雪茄;在家中,总是一身粉色丝绸内衣,被秘书形容为“一头非常可爱的猪”。据西方媒体报道,当年丘吉尔新上任时,情绪起伏大、胃口更大,早餐喝威士忌,雪茄从不离手……可以说是相当“重口味”了。
他在政坛的头号劲敌哈利法克斯则有“圣狐”之称,他先天没有左手,但残疾未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骑手,也未妨碍他痴迷于猎狐。种种趣闻穿插于书中,人物形象比电影更饱满,议论叙事也更全面。
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国家领袖常见,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仅温斯顿·丘吉尔一人——1953年,丘吉尔凭《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抱得大奖归。虽是一本回忆录,但丘吉尔充分利用散文风格和语言技巧,完成了对于历史的“诗化”处理,第一部分一经发表,在英国纸张紧缺的情况下,多种版本发行达21万册,丘吉尔一步迈进20世纪世界文学精英行列。
最能说:改变世界的演讲
在书中记录的短短四周内,丘吉尔在高压之下撰写、发表了三次演说,如今它们已成为“改变世界的演说名篇”。他曾潜心研读尼赫鲁、列宁、乔治·华盛顿、希特勒、马丁·路德·金等人的演说,对他们的演说术和势如矢雨的词藻倍加仰羡。
比如,1940年5月13日,他在下院发表首相就职演说, “我所能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诸位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一语答之:胜利,不惜代价赢得胜利,不惧任何可怕局面赢得胜利,无论前路何其漫长艰险也要赢得胜利……”
还有当年的6月4日,他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当天,说出:“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任何海域战斗;我们将在空中战斗,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我们将不惜代价守卫我们的岛国。我们将在任何一块滩涂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处敌人登陆之地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畦田野、任何一条街巷战斗;我们将在任何一座山岗战斗;我们绝不投降……”
可以说,在那段备受煎熬的岁月里,丘吉尔用他出神入化的语言和演说能力,“将各种各样情感聚化为一种人共有之的激情,这种激情足以化不可能为现实。”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