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关于爱情最刻骨铭心的表达。
时隔四百年,其又在昆曲《浮生六记》中,依靠沈复与芸娘的故事“还魂”,不仅赢得现场为之屏息凝神与动情掌声,更作为戏曲作品难得地未演先热,在票房上获得观众对其的“加座礼遇”。
今晚,由上海大剧院出品,联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联合制作的昆曲《浮生六记》在大剧院首演。作为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该剧以清代文学名著《浮生六记》为底本,用600年悠悠水磨调,充分彰显江南文化底蕴与其人文世俗生活百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制作中同样集结江南文化所滋养的长三角文艺创作力量,最终实现“上海搭台、苏浙唱戏”的无间合作。
据上海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剧院一直致力于对于长三角文艺创作的关注,并实际推动合作。仅就昆曲方面,近些年上海大剧院就上演过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桃花扇》《醉心花》等传统和新编作品,其所代表的“南昆正脉”典雅细腻的表演风格在上海戏迷观众间颇受追捧。
而《浮生六记》是双方首次携手打造昆曲舞台作品,原著沈复文本内含的苏州人文意境。更进一步,这一次的合作辐射面更广,除了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主要班底之外,还集结来自浙江省的昆曲力量。比如女二号“半夏”的饰演者由腾腾,就是来自浙江永嘉昆剧团的优秀闺门旦演员。
两地文艺院团精英的主创阵容,使得上海大剧院出品昆曲《浮生六记》实现了长三角演艺资源的充分融合,有效合作。以昆曲《浮生六记》的出品为契机,上海大剧院希望继续实现长三角文化一体联动,积极借鉴各自文化特质,为区域文化合作提供更多范例。
《浮生六记》由青年编剧罗周执笔,青年导演马俊丰执导,沈复与芸娘由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和新科梅花奖获得者单雯饰演,历时两年筹备制作。主创希望充分汲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精华养分,以当代审美揭开传世小品和百戏之祖的古典情怀,让“传统文人雅趣和品味生活的景点指南”再现眼前,努力使它成为当代引古典生活美学的标杆性作品,唤醒当代人所追求的传统文人精神生活状态。
延续了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美学风格,舞台一度只留下房内的一桌一椅,而用留白展现文人于纸稿之上丰富的精神世界。
该剧特别在原作之外,创作了半夏一角。剧中,她为沈复的痴情与才华深深打动,而某种程度上,她也是读者、观众之眼,作为置身书外的第三者观沈复与芸娘的生活,奇幻之感化出爱与艺术无穷的生命力。
“无痕春梦无相负,流水落花毫笺驻。”著名昆曲坤生石小梅亦为该剧“献声”,留下笛箫管弦之外无尽的余韵悠长。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图:叶辰亮摄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