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百余位市民冒雨赶到上海芭蕾舞团排练厅,听上芭团长辛丽丽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基训课。
这一回做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舞空间”公益系列课堂,辛丽丽以独特的基训课形式,为舞迷们讲述芭蕾艺术的“海派风情”。在“芭蕾主题季”中,“舞空间”将通过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系列活动,让舞蹈爱好者们全面地了解芭蕾艺术的独特魅力。
当天一个多小时的基础训练课上,上芭演员们展示了芭蕾舞演员的日常,从舒缓的伸展运动,到高强度的踢腿弹腿训练,汗水顺着他们年轻的脸颊不断滴落。“把杆就是芭蕾演员终身的朋友。”辛丽丽说,只要一碰到把杆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挺胸站直喽,“通过一天天训练的累计,演员把技术动作深深印在身体里,变成下意识的习惯。所以,只有练好基训课才可以保证演员台上的发挥度。”
浸透了汗水的芭蕾基训课,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美不胜收。在钢琴伴奏的悠扬曲调中,在辛丽丽带着节奏的口令里,上芭的年轻舞者们把基训课变成了一个个“短节目”。一段训练结束,前来听课的舞迷们才放下手中拍照录像的手机,热烈鼓掌。
上芭首席演员吴虎生也亮相现场,让舞迷们惊喜不已。在7月初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结束后,他抽空回沪修养跟腱伤痛,每天要驱车前往松江的康复医院做理疗和恢复运动,但基训课却是一天都没落下。“7月17日要到南京的江苏大剧院演出,一出场就必须是最佳状态。”吴虎生说,在上海短短的“养伤”期间,练得反而比平时更专注,“只要几天不练,观众都能看得出来。”
这堂特殊的基训课上,吴虎生和青年编导陈琪还各自即兴创作表演了现代舞短节目,围绕着一张椅子展现不同的舞蹈意境。现场还播放了短片《枫叶又红了》,介绍上芭首席范晓枫走出跟腱断裂的困境,坚持回到舞台的动人故事。
芭蕾的残酷与美丽,舞者的汗水与智慧,就在这一堂日常基训课里尽显无遗。
延伸阅读:40岁上海芭蕾舞团正是好光景
在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中,上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一直是中国芭蕾领域的重镇。长期以来,上海芭蕾用一部部原创佳作,向世界传递上海的声音,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一位位沪上舞者,让世界领略东方的优雅舞姿,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如今的上海,正不断成就着属于这座城市的芭蕾事业,已成为世界芭蕾版图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而在上海芭蕾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成立于1979年的上海芭蕾舞团无疑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上海芭蕾舞团,前身为上海市舞蹈学校《白毛女》剧组,到今年,正好成立40年光景。
自成立以来,上海芭蕾舞团一方面传承经典,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演绎出属于上海芭蕾舞团自己的版本风格。另一方面,上海芭蕾舞团不断推陈出新,从《白毛女》起步,创作了《闪闪的红星》《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样年华》《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简·爱》《哈姆雷特》《难说再见》等众多芭蕾舞原创佳作,形成了优雅细腻、博采众长的“海派艺术风格”。
摄影:李路
作者:宣晶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