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伽利略》剧照
七位身着黑色斗篷的使者,朗读着兰波散文诗《太阳与肉身》中的诗句,拉开了演出序幕。时隔40年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再度推出布莱希特经典话剧《伽利略》。“想法越深刻,表达就要越简练;思考越厚重,语言就要越轻盈。”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客座导演伊凡·潘特列夫为这部诞生于1939年的布氏经典注入了全新色彩。
这版“上海定制”的德系话剧《伽利略》,力邀知名翻译家李健鸣担任戏剧构作与翻译,上话演员吕梁、张洪铭、刘鹏、李黎等联合主演。在炎炎夏日,它用简练、冷峻而充满辩证的舞台演绎,为观众带来一股思维的震撼。
有资深话剧观众记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次推出《伽利略》是在1979年,由黄佐临、陈颙联合执导,在北京上演后引发轰动,连演80场。本次《伽利略》戏剧构作、翻译李健鸣表示,40年前她也曾参与了创作,当时黄佐临、陈颙导演的初衷是要在中国介绍布莱希特戏剧体系,以此来打破戏剧界很多守旧的做法,并取得巨大成功。
40年后《伽利略》重新登上舞台,在擅于文本解构的潘特列夫面前,意外地呈现出陌生的效果。一根重达760公斤的巨大绿色管状装置出现在了舞台上,部分男女演员角色反串,女孩身着旗袍演绎着本该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故事……潘特列夫对还原历史细节并不感兴趣,他在意的是对人性的还原,“真相和谎言是从人类的诞生时就有的,人类不断重复着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种矛盾性。”编导对原作大胆作出删减,还增加了其他的文本,如兰波的散文、尼采的文章、发生鼠疫时的原始记录和斯坦因维格的哲学思考等,李健鸣认为这些文本的绝妙之处是打破了布莱希特极具冷峻的风格,增添了人物内心的“速写”。
作者:童薇菁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