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不少地区还有一项活动就是挂艾草。在端午节当天,人们在家中门上都挂上艾草束、或干脆插一把艾草,以祛驱百虫、辟邪消灾。
相比于屈原投江,人们投粽喂鱼的传说,艾草的传说知晓度不高。古时候,一场严重传染病席卷整个村子,只有负责掌管火种的一家人幸存。而这家人得以免于瘟疫的原因,便是土屋墙上挂满艾草。
原来,艾叶制作的艾绒是易燃品。每年春夏交替之时,正是端午节前后,这家人便采摘大量艾叶,挂到墙壁晾干,以便取火及保存火种之用。如此歪打正着之后,艾叶辟邪祛病的效果便传播开来。
此后。采摘艾叶悬挂于自家房屋墙上或门窗之上用来辟邪,成为一种习俗。
如今看来,这一项民俗活动也有其科学意义。
端午节前后气温通常逐渐升高,这样的湿热环境最适合细菌病毒繁殖,加之蚊虫也开始从此肆虐,因此瘟疫容易传播流行。
而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种挥发油,不仅能有效驱蚊驱虫,也对不少致病细菌及病毒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与此同时,人吸入艾叶香味,能在呼吸道形成屏障有效抑制入侵细菌病毒。而现在流行的艾灸、艾叶浴,则是以高温焚烧令其香味成分挥发更彻底,效果更好。
当然,挂艾草也少不了文化层面的解读。
“艾”是多音字,读ài和yì。作为植物的名称,读“ài”,有专家解释,从汉字的构成来看,艾草的“艾”是象声字从艹、读乂(ài)。“乂”意为“反复治理”。“艹”与“乂”联合起来表示“一种用于治疗或理疗的草本植物”。
所以古人命名“艾草”便是将其看作治疗草药的意思。
此外,“艾(ài)”还有“美好”之意,比如古人会称少女为“少艾”。
所以,这其中不仅有避邪驱蚊的意味,更是寄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有“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说法。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