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是《白蛇传》,看片名就知道它的“渊源”。图为《白蛇传》海报。
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年轻一代也许难以想象,在1950年代,中国文化和中国动画水准都曾让日本同行深为仰慕。日本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是《白蛇传》,看片名就知道它的“渊源”,从题材到画风,日本动画的开山作完成了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动画展映单元放映《白蛇传》,让观众从电影史的视角打量中国动画和日本动画之间互为镜像的“当年事”。
日本动画人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1956年,日本东宝电影公司和香港邵氏合作,拍了一部港味古装大片《白夫人之妖恋》,在日本大获成功,一时间中国传奇《白蛇传》成了日本文化圈的热门IP,东映动画决定趁热打铁。
相比中国戏曲舞台上常演的《雷峰塔》,电影《白夫人之妖恋》更忠于冯梦龙的原作,诚实地面对了“警世”寓言里不堪的部分。然而一段充满欺瞒、背叛和伤害的关系终至于千疮百孔,实在不适于“全家欢”观影。于是动画片《白蛇传》对原著做了诸多改良,始于幼年许仙和白蛇的相遇,终于金山寺的重逢,保留盗库银、盗仙草和水漫金山这些经典情节,却在老梗里讲出了人物的新意。
日本东映当时引进动画大师普莱斯顿·布莱尔设计的教材,但初出茅庐的动画师们对此不感冒,他们真正效仿和对标的是同时期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以《白蛇传》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几乎是一部中国动画。影片开头出字幕部分时,背景是宋元风格的文人山水,仿佛行进在黄公望的画里,扑面而来的是浓郁中国风。开篇楔子交代幼年许仙和白蛇相遇离散的“前情”,用的是皮影方式。至此,整部影片的风格已经确立,即中国画的意境为“体”,中国民俗元素为“用”,要说这是一部“哈中”的作品,不算过分。
日本动画的开山作,是上海美影厂的“学徒”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有80后的观众说,因为小时候看的是中文配音版《白蛇传》,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以为这是上海美影厂的作品。其实,对比《白蛇传》和同时期上海美影厂的动画,总有“学徒追师傅”的观感。
动画片要好看,原画师和动画师都很重要,原画师是画核心场面的“灵魂画手”,动画师的水准决定了“动起来”的质感。《白蛇传》的两位原画师和动画师团队都是新人,以至于整体完成度既有风格,又不免稚拙,特色和瑕疵捆绑在了一起。
比如许仙和白娘子的形象设计。许仙的身体轮廓是简笔画式,看似简单,动画师却不太好把握,动起来后显得幼稚。相对于许仙写实风格的五官,白娘子的眉眼是漫画结合戏曲妆容后的适度夸张,辨识度是高了,但画风因不够严谨而显得粗疏。拿美影厂同一时期的《骄傲的将军》对比,高下立现,将军花脸妆容的设计,行动前期孔武有力、后期疏懒臃肿,从姿容神情的微妙变化,到人物动作的多样化细节处理,都要比《白蛇传》成熟太多。
《白蛇传》出现的动物角色都是“卖萌”风,这固然可以理解为“日系叙事”的特点。但另一方面,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动画师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处理动作幅度。比如片中小狸猫蹦跶时,基本是个弹簧,过分轻盈而欠缺运动的重量感和线条感。参照美影厂当时的短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群鸟的行动要复杂得多,涉及角色的“拉伸挤压”和“跟随动作”,美影厂的水准直追同时期的迪士尼,群鸟翅膀舒展,它们跳跃挪腾和飞翔的曲线,随画面流变制造起伏的节奏,短短一段场面对原画和动画的要求,委实让日本同行望尘莫及。
这也就不奇怪,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看了《白蛇传》被吸引入行,而他心中动画制作的圣殿是上海美影厂,以至于近30年后,他仍抱着朝圣的心态拜访了上海美影厂。
作者:本报记者 柳青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