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文学圈有个说法,就是形容词不太高级,一些大作家甚至非常痛恨形容词。我感动的是,莫言作品里有如此多形容词,他对形容词的热爱与运用,透着莫言的浪漫情怀,以及他对世界的拥抱。”日前在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分享会上,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全国特级教师黄荣华谈到,不少学生在写作中也会用到形容词,但具体怎么用得好、用得妙?读这本书说不定能有所启发。
在他看来,莫言是非常浪漫的作家,这种浪漫正因莫言用了很多温暖的词汇、温暖的语言来表达生活。黄荣华举例说,书中第一单元中,“几十栋土墙草顶的房屋,稀疏摆布在交合的怀抱里”中的“怀抱”;“沿着这条奇树镶边的黄土大道东行三里”中的“镶边”;“无限延伸着的原野,铺面而来,使人精神一振”等语句都洋溢着莫言对生活、对家乡细致的观察。
《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
莫言 著 罗才军 等 编选
浙江文艺出版社
前不久,“莫言青少年书系”首部《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首发,全书由全国特级教师领衔语文教学一线名师,从莫言的散文、演讲、小说等作品中精选适合孩子阅读的32个篇章,依照童年野趣、梦境奇遇、民俗饮食、动物史诗、亲情眷恋、阅读往事、旅行见闻、我的演说等主题,分8个单元加以导读赏析。每单元附一组莫言状景、写物、叙事、写人、写心理等方面的句段,以丰富青少年的阅读体验。
莫言为本书专门写了致孩子的话——《永葆童心》:“尽管我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但当我持笔写作时,却感到自己依然年轻,甚至在某些时刻感到自己还是那个在田野里放牛割草的孩子。这是不是有点可笑?是的,的确可笑,但文学里如果没有作家的童心,文学就没有意思了。”
本书编选者之一、特级教师罗才军,长期在一线教学,他希望这本书不仅为孩子打开一扇了解莫言的门,还能够给孩子以写作的滋养,“并不是读书多就能写得好,一本书读完,要知道它的语言怎么吸引你,为什么好。读书,不只是翻完就算了,要真正发现作者吸引你的秘密。”在罗才军看来,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生命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一些技巧。
他谈到,一个生命阅历不丰富的孩子,整天关在家里、教室里,写到风和雨只能想起语文课本里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但这是作家朱自清的雨,不是你的,你是失语的,因为没有你自己的生活作支撑。”
比如书中摘选了莫言的一段描写:“人总是经不住回头,回头使你看到村子中央的天主教堂上那高高的十字架蹲坐着乌鸦变成一个模糊的黑点,融在夕阳的余晖或是清晨乳白色的炊烟里,感动着你的心”。这个“融”字,体现了莫言将乡村生活完全融入文学创作里去。
如今不少家长都焦虑孩子“不会写作文”,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资深编辑吴玫认为,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以第一单元“童年的情趣”为例,莫言把童年中的人、花、草等所见朴素记录下来。“其实,写作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把生活中看到的事、见到的人描写下来,把心里的话准确讲出来。如果你对写作有这样的理解,那么写作文就不会是很头疼的难题。”吴玫有个建议,书中摘选的小说片段较多,选择散文篇章更适合孩子摹写。
“考虑到故事的形式更吸引人,这本书让莫言像说书人一样,讲一些故事,吸引孩子走进他的世界。莫言一开始也担心小学生会不会看不懂自己的作品,还专程拿给自己二年级的小孙女看,结果她看得津津有味。”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透露,书系的下一部文学课,将编选莫言更多的散文,让小读者了解更全面的莫言。
<<<<延伸阅读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