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抓的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大江大河》,首轮播映全程占据55城卫视收视第一名,同时在豆瓣获得8.9分的高分,成为2018年国产剧口碑之王。
在日前举行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研讨会上,八位评论家一致认为,该剧从中国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的优秀传统出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体现了工匠精神,讲好了中国故事,对于推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启示。
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广播电视台、文汇报社共同主办。
主旋律成为了主流电视剧
尹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作为77级大学生,看《大江大河》对我来说感触良多。宋运辉手里那张数学卷子叠成纸飞机在天空飞翔的一刻,放飞的是一个时代的梦想。
《大江大河》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剧情始终紧紧围绕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人的解放这一核心。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看到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的尊严的坚持。也正因为有了人的解放,我们才会有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有剧中小雷家的致富和金州国企的改革之路。
主旋律从来不是自娱自乐。该剧把主旋律拍成了主流电视剧,让一部主旋律作品被主流市场接受。一部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力才能得到真正实现。这部剧用收视效果有力地歌颂和致敬了40年来中国人民选择、坚持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大江大河》也鲜明地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力量。剧中的真实细节包括贴合年代的服装、化妆、道具、演员的表演及场景设计等。同时通过选取城乡、工农商等各领域形形色色的人物,以这些戏剧关系构建社会的大缩影。在戏剧性设计中,同时体现了典型的社会学概括。
真正的艺术永远以人为中心。该剧以人物的内在情感、社会关系,推动着外部变革。宋家姐弟、宋运萍与雷东宝、宋运辉与水书记、杨巡与雷东宝等,剧中多组人物关系都大大强化了情节的推动力。如果只有外部事件而缺乏人的血肉情感,一部改革开放史是无法成为人的情感史和命运史的。《大江大河》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命运打动观众,谱写了一曲改革开放之歌。
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郦国义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文艺评论家
苏东坡有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白有诗,“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电视剧《大江大河》达到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效果,犹如两位大诗人对大江大河的咏叹!该剧成功展现了改革洪流的万千气象,揭示了时代大潮下普通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人生命运,作品扣人心弦,让观众或重温历史、或在胸怀中新刻了历史的印记!
《大江大河》的成功,为当下的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大江大河》的主创团队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不断地探索和开拓。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细节的真实,正是历史真实和人物典型化的前提和基础。严格把握细节的真实,准确呈现历史环境,认真塑造人物典型,《大江大河》因而赢得了观众的口碑。这是他们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守正创新的又一硕果。
这支主创团队贵在有情怀。制作人侯鸿亮不久前在《人民日报》撰文:“要记录时代,更要照亮人心”,誓志要为中华民族百年来重要历史转折期的百姓形象留下光影记录,给时代和后人以历史的镜鉴。从《闯关东》《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直到今天的《大江大河》,他们就是在不断地践行自己的创作初心。这样的情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人敬佩!
在当下,这支团队实事求是、久久为功的精神和作风更值得倡导。《大江大河》从小说原著到剧本,就整整打磨了三年。不管业内如何浮躁,不管外界如何喧嚣,他们默默耕耘、潜心创作。就在剧作获得成功和赞誉之后,也是低调行事,虚心听取评论和意见,积极酝酿新作,努力再攀高峰。在力戒浮躁,努力以质量作为创作生命线的今天,祈愿《大江大河》创作团队的精神和作风,如清风吹拂,给文艺创作带来新气象!
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梦想和担当
黄昌勇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
《大江大河》是近年来上海文艺创作的重大收获,也标识了影视创作与制作的新起点和新高度。
该剧是文艺界倡导深厚现实主义的重要成果,紧贴时代发展的动脉,刻画了非常鲜活、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波折和命运走向,从而抓住观众的情感,打动观众的内心。
创作者遵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很多真实的、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比如在表现宋运辉对于上大学的强烈渴望时并没有唱高调,就是说要通过奋斗改变家庭的命运。尤其是在宋运萍把名额让给弟弟这一段的处理,平静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活动和矛盾。
在展现宽广时代中人物命运、波折、走向的同时,该剧更重要是高扬梦想和担当。雷东宝、宋运辉和杨巡都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为什么他们能够赢得这么多观众的喜爱,让这么多观众跟着他们的命运流泪、受到震动?这里面就有价值追求和价值导向在起作用。这些人物身上,始终体现出高扬、宽广、胸怀、责任和担当。特别是雷东宝,这是一个质朴的、扎根在农村土壤的人物,但是他既有要改变村庄历史命运的渴望,又具有很强的行动力,很真实,有自己的价值追求、梦想和担当。
从预告片来看,第二部可能要转场进入都市,都市题材可能会带来一些创作上的挑战,希望第二部能够更加精彩。
与年轻受众形成良好互动
齐伟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
我是一名80后,比较关注新时代主旋律如何面对更年轻一代的受众。从这个角度看,《大江大河》最具典范意义的地方就在于,它作为主旋律现实题材电视剧,非常好地与90后甚至是00后形成了良好的对话关系。
关于这部剧,我给出三个关键词:门面、面孔与共情。
门面——今天的青年观众文化经验日益丰富,影视文化产品日益多元,电视剧能否满足这样一代观众对于作品更严苛的审美要求和更高的审美需求?《大江大河》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到了爆款,可以说代表了当下中国电视剧的门面。
面孔——对于我这样的80后,甚至比我更年轻的90或者00后,改革开放是个充满概念性的大词。但是《大江大河》的主创团队把这些距今并不算太遥远、散落在各地、并产生强烈振荡的历史事件再度遴选收集编排,并以三副时代先行者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具有概括力。这三副面孔共同汇聚成改革先行者的面孔。
共情——不仅是50后、60后的共情,也是90后、00后的共情。对于今天的青年一代来说,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出生、成长,既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也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者,文化自信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大江大河》让他们看到了父辈的故事,为他们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源头。
有影像创新,又回归了基本创作规律
李星文 知名影评人
过去的三个多月中,我看了很多献礼剧,《大江大河》最特别。
它不是概念化的。剧情从10多集后开始沸腾,雷东宝和宋运辉都是戏剧发动机,一旦启动,澎湃到终局。
它不是庸俗滥情剧。它在情感做到位的基础上,尽可能反映了丰赡的社会信息量,能看到改革来路的颠簸、反复。
它也不是独角戏。雷东宝和宋运辉既有各自精彩的平行世界,也彼此交叉出城乡二重唱。杨巡的线穿插其间。工农商三线并进,每一条都卧虎藏龙。如此,电视剧才能展现宽屏的世界,荡漾出时间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力。
它是聪明的。网友很严苛,总是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问题,尤其影像方面有漏洞的话,就会提出异议。这方面,孔笙团队的完成度非常好。
它是耐看的。宽画幅不是噱头,确实摄入了更多信息量,令史诗的波澜壮阔、乡村的美不胜收都得到体现。戏剧人物取信于观众,有赖于角色和环境的和谐共存。宽屏增加了质感和细节,实实在在参与了叙事和人物塑造。
它还是深情的,宋运萍对宋运辉、雷东宝的怜爱回护之心,内化为行动自觉。她身上集中了所有女性的美好情操,她的离世也引发了全剧的情感爆发点。
总之,《大江大河》做了影像创新工作,又回归了基本创作规律——用矛盾冲突推进叙事,用社会信息充实叙事,用鲜活人物丰富叙事。
为追梦者、奋斗者和奔跑者树立精神肖像
毛时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上海的文化人,我为上海近期文化所取得的重要突破和引起全国观众读者瞩目的作品感到兴奋。上海经过若干年的盘正和能量的积蓄以后,在最近引爆了一波文化的燃点。
改革开放40年,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而我们都是这40年当中的奔跑者、奋斗者、不懈的追梦者。《大江大河》就是为这个时代的追梦者、奋斗者、奔跑者树立精神的肖像和奋斗的历史,准确、全面、艺术、人性化地阐释了不可能如何成为了可能。
《大江大河》的许多画面都让我感同身受,但被打动的不仅仅是我们。年轻观众在网上留言,说看到父辈无论面对多么艰苦的条件都不曾辜负时代,今天的我们更不应该辜负这样一个更好的时代。由此可见,该剧大大打通了观众的年龄圈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我在很多场合呼吁,我们的文艺作品要写出大时代的青春气息,而《大江大河》这部作品做到了,不但写出了历史,而且写出了今天这个时代所必须具备的青春气息。其中最重要的功臣就是剧中的人物——歌德说人类最根本的研究对象是人,黑格尔说艺术的中心是人,归根到底,人才是艺术关注的全部中心和焦点。改革开放就是唤起人的内心尊严,实现人的内心尊严,而该剧不仅表现了人们实现尊严的过程,而且表现了他们在此过程中散发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光芒。奋斗的精神、追梦的精神、奔跑的精神是各个时代都需要的,我们从《大江大河》里感受到了当下和未来、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都需要的精神力量。
“推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当下上海文艺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新使命。我真切地期待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能够不懈努力,追求新的艺术高度,达到新的精神高度。
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纷繁交织
吴小钧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我是50后,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在整个追剧过程中有很多深刻的感触。
我在很多方面把《大江大河》和《平凡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我记得《平凡的世界》开播的时候,电视台找我做访谈,问我今天为什么要拍《平凡的世界》,我回答两点:一是证明我们必须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二是改革开放必须要跟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这次我看《大江大河》也是这样的感受。
《大江大河》同样是一部励志的作品,不管是雷东宝还是宋运辉都是励志的。同时它也聚焦中国的城乡交叉地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乡交叉地带是很重要的,很多变化都在这里发生,而《大江大河》从它的角度,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回答。
两部作品还有一个相似之处:时间跨度都是十年,都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产生劳动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变迁纷繁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普通人在大时代当中的艰苦曲折的道路。但是《大江大河》在内容上更具有现代性,艺术样式上更具有开放性。
《大江大河》带来的启发,一是我们的电视剧作品一定要借助文学的力量,一是文艺创作一定要带着文化自信的态度。我们能够起到什么样的引领作用,就看我们交出什么样的作品。《大江大河》正是体现了文化自信,起到了引领作用。
穿越代际的价值传承
赵宜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作为推进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的一次努力,献礼剧《大江大河》为近来的国产电视剧标上了现实主义美学的厚重注脚,营造了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浓厚氛围。
该剧的成功,源于现实主义创作,但更有赖其跨越媒介与代际的文化影响力。《大江大河》正是在这一层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探索做出了生动的阐释:面对“网生代”不断成长的文化现实与媒介迭代融合的技术现实,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要求我们有效利用新媒介技术去解放生产力,并实现穿越代际的价值传承与更为广泛范围内的创意通融。
《大江大河》的播出过程中,“王凯少年感”“萍萍下线”“热议老书记”等话题频登微博热搜榜。这些话题贯穿戏里戏外,不仅扩展了电视剧的话语容量,真正实现了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文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也使网生代青年同父辈历史完成了隔空对话,实现了时代精神的创新传承。
此外,突破了电视屏幕的意义生产,在多种媒介间交织、汇流,形成了话语与价值的创意通融:《平凡的世界》中的农村现代化、《大江大河》中小城镇改革与《大浦东》的都市创业史诗,这些上海出品的文化精品,以成系列的连贯叙事,由河入江、汇成大海,合力奏响了时代强音,并不断地指向改革开放的新潮头上海。而即将到来的《大江大河》第二部,则将充满激情地回答: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什么是上海。
编辑制作:徐璐明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