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徽派古建筑整体搬迁,并改造成新型阅读空间,大家看看书院的石条券门和天井设计,这些建筑元素都影响了上海租界石库门里弄。”日前,上海学生阅读联盟“青衿书苑”读书会来了一场“边走边读”的读书会,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海派文化专家李天纲,带领着沪上60余名学生和教师走进上海松江广富林文化展示馆、朵云书院,“体验式”阅读了上海多年的发展演变。
本期读书会主题为“行走中的阅读——走进松江广富林,追溯上海文化之根”,李天纲谈到,书院系整体搬迁而来、保存完好的“明代高房”建筑,其中,徽派建筑以石箍为特征的“石箍门”设计,取“聚财”之意的天井结构,以及建筑中常见的门雕砖雕等特征,这些传统设计与上海市井及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后,沪语中把用一种东西包套或收束另外东西的方式叫作“箍”,于是这种用石条“箍”门的建筑被叫作“石箍门”,后演变为“石库门”建筑风格,成为海派文化的一部分。
书院总占地1600多平米,上下两层内设阅读、文创、展览、讲座、品茗等多个功能空间。书院集聚了丰富的出版资源、艺术品资源,将书房、讲堂、会场、展馆、文苑、客厅等多种文化功能融为一体,古建筑与现代设计结合,将图书、字画、古籍善本与文创产品分类陈列。
为凸显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质,书院备有文史社科、书画艺术、生活休闲图书6000余种,精选一批海派文化主题、松江人文特色、江南风物题材的精品佳作,特设由20多种珍稀古籍版本组成的松江历史文献专柜。
“石库门、天井,以及门头上的雕刻,都是传统江南、上海文化的一部分,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是一脉相传的。”李天纲说,建材技术从徽州引进,建筑使用了千年金丝楠木材和传统制法的苏州御窑金砖。
“金砖是一种有品味的砖,比我们今天的砖‘高级’多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他谈到,广富林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代表史前文明的陶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都证明了上海地区繁荣灿烂的文明史。海派文化中海纳百川的包容气质,在松江也能找到诸多历史例证。当代考古学家如苏秉琦等,根据在松江发现的广富林遗址、崧泽遗址和福泉山遗址,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只有黄河流域一个中心,而是遍布华夏大地的“满天星斗”。
走进朵云书院,就能看到“松石境”与“水云乡”两个景观庭院,其间一棵松、一朵云的呈现,与松江古称“云间”巧妙呼应。为保护和继承古建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格,专业设计团队对古宅进行改造,通过“打通”和“提亮”的理念提升书院气质,把阅读舒适度摆在首位:原本两个传统的天井景观庭院变为“旱井”“水井”区域,使得书院内部与自然景观相连;房屋墙壁明亮的色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区,提升了老建筑的生命力;建筑内的隔断及墙体选选用了宣纸材质。不与古建筑争锋,而是借用巧力提升古雅气质,让读者置身感受文化的魅力。
不少现场小读者在互动环节说,通过参观遗址、对谈分享、问答互动等方式,实地近距离感受了上海历史文化的变迁,更加热爱和珍惜这座城市。据悉,上海学生阅读联盟由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指导创建,“青衿书苑”作为联盟重要活动平台,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承办,依托文教结合机制,定期举办一系列阅读活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