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9日晚,上海芭蕾舞团的48只“天鹅”在荷兰鹿特丹新卢克索剧院翩翩起舞,这是经典版《天鹅湖》第三次欧洲巡演的第三站。有趣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内,20多场芭蕾《天鹅湖》也将扎堆申城舞台,算上其他精彩纷呈、丰富多采的舞蹈节目,舞蹈在上海的演出总数将超过30场,平均一天一场。
《天鹅湖》美,《花木兰》俏,《大饭店》里故事多
元旦前后,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演出场馆挤进了8场芭蕾《天鹅湖》。岁末年初“天鹅”结队来沪“过冬”,这种现象已经持续近20年,几乎成为上海人迎新年的文化习俗。
市场对《天鹅湖》的偏爱,让演出商也摸不着头脑。前些年,他们在引进俄罗斯某芭团的演出时,特意把《天鹅湖》往偏门时段上“挤”,希望让更多观众了解到《天鹅湖》以外的芭蕾剧目。即便如此力推,几场新加入的剧目反响依然平平,倒是《天鹅湖》的票早早售罄。
今年也不例外,尽管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的“天鹅”密集“飞”来,但临近演出日的几场芭蕾出票情况都不差。在售票网站上搜索,记者发现,有三场《天鹅湖》已经显示售完状态,另几场演出的低价票也早早被扫光。
对于“泛滥”的《天鹅湖》,谭元元等舞蹈家都曾表示过担忧。指挥家余隆甚至直言不讳:“各种版本的《天鹅湖》没完没了,有些草台班子冠以‘正版’的名义粉墨登场。含金量高的世界名团精心排演的剧目,反而被大量滥竽充数的《天鹅湖》淹没了。”专家认为,《天鹅湖》可能是最容易让观众接受的芭蕾演出,而观众的口味一旦定型,要扭转或拓宽,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市场培育和剧目拓展工作。不过这两年,大家对《天鹅湖》“怪圈”反倒是见怪不怪了。因为上海的舞蹈市场容量越来越大,码头大了,水深了,远不是几只“天鹅”能填满的。
“码头”大了,“源头”活了,上海舞蹈市场呈现更丰富更多元的节目
明年1月的申城舞台上不只有《天鹅湖》,一批优秀舞蹈作品也正等待着观众的审视。2019年1月1日,辽宁芭蕾舞团率先在大宁剧院跳起《花木兰》;1月11日,原创舞剧《大饭店》把沪上首秀安排在东方艺术中心;1月18日,上海歌舞团的《霸王别姬》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续写楚汉传奇;1月30日起,上海芭蕾舞团将连演两场《哈姆雷特》,为这个“舞蹈之月”画上完美句号。
这些舞蹈演出各具特色。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辽宁芭蕾舞团是国内一流大团,《哈姆雷特》《霸王别姬》《花木兰》是近年精心排演的剧目。舞剧《大饭店》则汇聚了黎星等国内一流舞者,还有日本美术大师种田阳平、荷兰舞蹈剧场首席灯光设计汤姆·维瑟、国家一级作曲家刘彤等加盟。
上海曾是中国舞蹈的半边天,创造过民族舞剧的辉煌。近年来,上海的舞蹈创作越来越丰富,舞蹈演出市场越来越活跃、容量越来越大。今年,芭蕾《闪闪的红星》和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相继亮相,博得满堂彩;纽约城芭、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贝嘉芭团、蒙特卡洛芭蕾舞团……世界名团纷至沓来。
作者:宣晶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