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过去了,我们见证了上海书城的变与不变。她更漂亮大气、读书活动更丰富了,不变的是对阅读需求的捕捉、对图书市场的深耕经营。”今天,“跨越2019 让阅读美好如初”分享活动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举行,普通读者、书城员工、出版机构、作者等各方代表讲述自己与上海书城之间的难忘往事。
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与“第二届上海书市”同时拉开帷幕,从此开启了上海图书零售业的大书城时代,也为福州路这条书店聚集街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上海书城整整走过20年,成为传递新文化、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场所。据统计,上海书城从1999年到2018年前11个月累计销售总额超30亿元,销售图书总册数超1.16亿册;平均每年接待读者超300万人次,近几年打造了“全国新书发布厅”“上海·故事读书会”“市民文化客厅”“莎莎姐姐讲故事”等阅读活动品牌。
上海书城先后培养出了一位上海市劳动模范和两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劳动模范,是国内图书发行行业首家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编辑出版了行业内第一本规范大书城管理标准的《书城管理模式》,设计运行了国内首套具备智能添配功能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办了国内新华书店系统首家网上书店。可以说,上海书城品牌,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深入人心。
阅读的形态、方式、载体在变,书店的人文情怀不变
许多老上海人都还记忆犹新,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开业,风头一时无两——营业面积超一万平方米、大手笔的七层零售空间,人山人海绕着福州路、湖北路、浙江路、广东路排队,哪怕开张初期要花三元钱买进场票,读者仍争先恐后探店尝鲜。时任上海书城党委书记赵建平回忆,连续五六天时间,买票入场的读者络绎不绝,让上海书城开业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当时被列为上海市人民政府1998年实事工程的上海书城,成了市民心中不折不扣 “世纪之交的礼物”。这里承载了上海80后的童年记忆——开学前夕来买教辅补习书,周末盘坐书架下哗啦啦翻中外名著、连环画,过道常挤满人,几个收银台排着队结账;稚嫩的小手捧了一大摞书,迫不及待埋头闻一闻墨香,有时买很多书装在马甲袋攥手上挤公交,回家后发现,手掌都勒出了印子,心头却是满满的收获感。
“20年来,出版社也是和上海书城一起精诚合作共同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说,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辅书《一课一练》第一次重大改版恰是1997年,于1998年底进入书城,第一时间能够看到广大读者的购书反馈。她期待,上海书城继续陪伴人们的精神生活,“做一个有灵魂的书店”。
“以书为美、以书为本,是上海书城的书香底色。无论出版社、书店、读者,我们都是通过书为纽带,无论时代怎么变,阅读的形态、方式、载体怎么变,书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怀不会变。”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感慨,过去图书往往是和路边摊为伴,走进上海书城看到如此富丽堂皇的陈设,顿时感到原来图书也可以和高雅、时尚、美好相伴,这让读书人找到了自信。“最关键的是,书店不光提供图书的消费服务,更要提供阅读文化,以及全媒体形态下的新消费体验。”
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汪耀华,一路见证了上海书城20年成长。“当时上海书城开业的时候,目标就是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上海书市。改革开放40年以来,买书不仅仅是书店的事情,书店也不仅仅是买书场所,我们对于书店业应有更前瞻的思考。”
梳理20年销售数据,一座城市的阅读简史
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的大型实体书店之一,上海书城是很多外地游客来沪的必到之地,但她的主要客户,还是上海市民。为纪念开业20周年,上海书城与业内唯一连续跟踪书业数据的专业机构北京开卷公司合作,重新梳理了1999-2018年间每一年度最畅销的100本书,并试图通过数据回溯上海市民的购书、阅读情况,从一个侧面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的阅读史。
上海书城20年来销售数据显示,上海读者阅读范围丰富,传记、经管、少儿、文学、学术文化、心理自助、生活类图书,出现在每一年度的畅销榜单上,而教育、科普、艺术等类别,也在部分年份进入最热销图书行列。其中,教育、文学、少儿一直是最受欢迎的三大类别。
除了教育类作为图书需求中最稳定的类别以外,文学类是每年上榜品种数量最多的类别。从内容主题来看,文学类图书的时代感也最强。20年来,从余秋雨《文化苦旅》,到白岩松《痛并快乐着》;从早期青春文学作品《花季雨季》《我为歌狂》,到80后写手引领的青春文学热潮,以及近期以刘同等作者为代表的心理疗愈系散文;引进版作品则从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到悬疑经典《达·芬奇密码》,再到近期热销的东野圭吾系列作品,都反映了当年文学热点。
童书热度仅次于文学类。在年度热销榜单上,从一开始的少儿科普一枝独秀,畅销榜由《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全12册)领衔,到“哈利·波特”系列出现,再到多位国内原创少儿文学作家创作繁荣,以及近几年少儿绘本兴起,读者选择日益多元化。《窗边的小豆豆》“笑猫日记”“小猪佩奇”“米小圈”等都是当前市场上常卖常新的经典。上海书城是最早试水绘本集中陈列销售的,2015年成功打造了沪上最大的专业绘本馆“玛德琳绘本馆”。
传记类的时代感,不亚于文学类。1999年热销度最高的主人公是因电视剧《还珠格格》大火的演员赵薇。2000-2005年热销品种,主要是娱乐明星传记和商业访谈节目《财富人生》衍生的相关人物传记。2005年-2007年,选秀节目带动了追星热潮,明星传记受到追捧。2011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授权传记引得读者广泛关注。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记录钱锺书一家三口点滴日常的回忆录《我们仨》迎来又一轮热销。2017年8月上市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采访实录,则是近两年来最受关注的传记作品。
从榜单构成结构来看,学术文化类虽然不容易产生超级畅销书籍,但持续性很好,一直稳中有升,反映出图书市场对学术化专业化的需求趋势。还有一些类别的畅销热度波动更大,如经管类和生活类,在上海比其他地区热门程度出现得更早,与整体市场经济发展呼应,一度是读者关注度非常高的类型,但最近几年,这两个类别的畅销热度有所下滑。
<<<<延伸阅读
最近20年的畅销书是哪些?
1999年,上海书城销量冠军是《学习的革命》,这是一本世界级畅销书。两位作者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学习理念,强调应该先解决“怎样学”这个问题,才能在最短时间里获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结果。
2000年,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揭开网络文学序幕,也成为该年度上海书城畅销冠军。“青春”成为这一年度的关键词,畅销榜第二、三名分别是《三重门》《零下一度》,显露出青春文学萌芽的信号。
2001-2004年的畅销类型更为丰富。2001年销量亚军《富爸爸 穷爸爸》是全民财商意识兴起的代表;2002年销量冠军《谁动了我的奶酪》、2003年销量第五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2004年销量亚军《没有任何借口》等,在国内开启了管理理论、职场励志话题的热潮。
2004、2005年销量冠军都花落《达·芬奇密码》,大神级作家丹·布朗的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唯一蝉联上海书城年度畅销榜冠军的图书。
在《达·芬奇密码》之后,中国“国学热”来袭。2006年销量亚军为易中天《品三国(上)》、2007年销量冠军为《于丹<论语>心得》,“百家讲坛”书系获得广泛关注。
2008-2009年,上海读者关注生活品质提升,在采买《新编家常菜谱》《厨房小窍门》的同时,更关心的是中国的改革、外交与经济形势,《朱镕基答记者问》《货币战争》成为当时读者购买和阅读最多的图书。
2010年世博会召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成为当年上海地区乃至全国最畅销的图书品种。
2011年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解密一代商业巨人传奇。乔布斯10月5日去世,其唯一授权传记10月24日全球发行,简体中文版亦于同一天推出。
2014年,《百年孤独》由于获得作者马尔克斯的首次正式授权,助推了图书销售热潮。
2015年,《秘密花园》流行,以复杂的图案和温暖的配色,反映出现代快节奏社会当中人们对心理减压的一种需求形态。
2017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人民的名义》成为读者最关注的图书话题。到了2018年,读者最关注的图书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在这份20年榜单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家名字,当属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其代表作之一《解忧杂货店》是2015年年度销量第四名、2016年销量季军、2017年销量第六名以及2018年销量第五名,是名副其实的常销书。
在年度畅销榜上反复出现的畅销书,还包括钱钟书《围城》、余华《兄弟》、刘慈欣《三体》、“哈利·波特”系列、《追风筝的人》等。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主办方供图,汪耀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