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外滩“情人墙”什么样?陆家嘴轮渡口下班高峰有多挤……新近出版的《上海年鉴(2018)》给出答案。该年鉴系统记载了2017年上海城市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总计150万字,设48个栏目、280个分目、1755个条目(包括资料条目25条),收录表格199张,图片437幅,并附主题索引、资料索引、表格索引、图片索引。
全书收录“上海改革开放40年民生成就报告” “上海居民消费调查” “上海消费品市场情况”“上海房地产市场情况”“上海学前教育调查”“上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调查” 等社会调查,刊载了“上海参与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编制”“黄浦江两岸全线贯通”“上海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等专文,并在“特记”中记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内容。据悉,《上海年鉴(2018)》已在中国上海网站(www.shanghai.gov.cn)和上海通网站(www.shtong.gov.cn)全文发布,市民也可在本市各级图书馆和社区文化中心查阅。
《上海年鉴》1996年创刊,已连续出版23卷,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实施,国家机关、政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沪部队等单位供稿。
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年鉴(2018)》卷首图照特设“四十年故事”专辑。一起看看40年来那些记录新时代历史步伐的珍贵瞬间吧:
1978年上海豫园客流如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标语非常醒目,一个新时代正扑面而来。(资料图片)
1982年四川北路西湖饭店。随着社会生活回到正轨,饭店餐饮业重现生机。(陆杰摄)
1988年外滩“情人墙”,曾是上海最为别致的一道风景线。(陆杰摄)
1990年,下班高峰时刻的陆家嘴轮渡口。1991年南浦大桥建成之前,上海市民过江大多依靠轮渡(郑宪章摄)
1991年黄浦区职业介绍所在上海率先挂牌成立,在择业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为调节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注入活力(朱岚 摄)
1993年上海市决定恢复外滩金融街的功能,将外滩大楼逐步置换给中外金融及商务机构,上海市政府率先从中山东一路12号迁出。1996年12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功置换入驻这栋原汇丰银行大楼,标志着外滩置换的实质性启动(朱岚摄)
1995年随着通讯技术发展,固定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商场中的电话机超市生意兴隆(王溶江摄)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哥伦比亚总会游泳池,图中可见两侧标志性的立柱以及遮阳棚
如今改造后的游泳池(上生新所供)
2017年6月至10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在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图为观众正在欣赏密特拉屠牛雕像(王溶江摄)
2017年12月10日,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赵立荣摄)
黄浦滨江世博园区段休闲的市民(王溶江摄)
位于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建筑群——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和虹桥世界中心(王鹤春摄)
九峰春韵(张锁庆摄)
黄浦滨江南外滩段,从古城公园眺望浦东(郑宪章摄)
40年沧桑巨变,这些照片是否让你感慨良多?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