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东方卫视,连日来的黄金档电视剧,“上海”被不断提及。
《大江大河》,宋运辉姐弟俩对未来的期许里有上海,“我们要上大学,以后去上海”。
《大浦东》,赵海鹰收到的第一道人生真言关于上海,“上海,将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
《外滩钟声》敲响,牛犇饰演的“老虎灶爷爷”对上海爱得深沉,“我们这条梧桐里啊,有着上海浓浓的人情”。
《大浦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之际,亮相国家级平台央视一套——能在重要时间节点获得头部资源的青睐,本身已是对该剧品质、意义的重大背书。
《大江大河》在北京和上海双频道包揽全国卫视同时段收视前二,网络评分8.9——能以暂列2018年国产剧口碑榜首的成绩领跑收视榜,当得起“年度大剧”的期待。
《外滩钟声》的多名主演轮番登上网络热搜,包括著名艺术家牛犇以及刚获得中国电影“华表”“百花”双料嘉奖的陈瑾——匠心至诚的演员与匠心独运的创作相得益彰,上海市民生活的温情画卷成了全国观众的心之所系。
这批上海出品、上海取材、上海视角的电视剧共同铸就荧屏上独有的收视现象。现象背后,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找到了本质:“我们脚下是改革开放的热土。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人民也取得了满满的收获感、幸福感、安全感。”
正是这40年来城市的沧海桑田、百姓的丰饶收获,共同淬炼出了中国荧屏的“上海现象”。
每一平方米的改革故事、每一位亲历者的有感而发——上海正打开千载难逢的素材宝库
《大浦东》有一张剧照在网上极具人气:黄浦江上,渡轮迎着阳光,参加婚礼的宾客在甲板上齐聚,背靠外滩合影一张。
江上摆渡,过去牵着多少上海市民的复杂情愫,今天就能激起多少自豪。浦东开发开放前,过江难是上海人心头一根刺。1991年底,上海市区第一座越江大桥南浦大桥建成通车,黄浦江两岸市民的欣喜劲儿持续了很久。而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隧道、大桥、地铁等已建及在建的黄浦江越江设施,已达45处。
一张剧照便可引申出上海在城市建设上的改天换地,更遑论40年来“日日新”的改革实践、节节高的百姓幸福指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用“千载难逢”来形容当下的创作机遇期,“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继在上海召开,特斯拉项目落户临港,仅是最近几个月,上海已多次聚集了世界的目光。将视野放宽的话,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几乎每一平方米都值得一书,万千市民里几乎每一位亲历者的有感而发都值得聆听。”在评论家看来,上海正在打开的电视剧素材宝库,既是“厚积薄发”,也是“厚‘急’薄发”。“积”是积累,源自40年的生动实践;“急”代表急先锋,上海肩负的新时代使命,正给新一轮创作带去时不我待的命题。
上海正担负起党中央交付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上海正加紧建设“五个中心”的进程,上海正像绣花一样精细地治理城市,上海正打开越来越宜居的人文空间……创作的灵感宝库取之不竭。
立意站在大时代的高度,视角接上生活的地气——“顶天立地”的作品全国观众都爱看
《大江大河》开篇,养猪的青年戴着厚底眼镜,他趴在石头上认真演算习题。他算对了,兴奋之下把草稿折成纸飞机,望着它在天空翱翔。一分钟的画面表达了一种意向:身处困顿仍坚持学习的青年,他的人生将在时代中乘风而行。这段剧情引发了各地网友由人及己的回忆。有人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道理,期待高考改变命运的梦想,不会因岁月流转、地域转换而改变;也有人说,国家大势对于个体命运至关重要,能搭上伟大时代的巨轮,是我们这代人宝贵的财富。
大家的观点万变不离其宗:立意站在大时代的高度,视角接上生活的地气——“顶天立地”的电视剧作品,全国观众都爱看。当年的《上海一家人》《儿女情长》等沪产电视剧为何至今叫人心动?平凡人的鲜活日子与时代风雷的热烈交织,是它们成功的重要原因。热播的《大浦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洋泾老街的烟火气与金融发展的荡气回肠相得益彰,见微知著的镜头引人入胜。
任小文总结出理想的“上海电视剧模型”:见人、见故事、见精神。
改革开放给万千普通上海家庭带来了什么,电视剧里有着能让观众代入的角色。上海的今天离不开宏大创业,也缺不了朴实奋斗,电视剧里是真正从实践里提纯的故事。作为百姓最熟悉的文艺样式之一,电视剧的优势在于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一部优秀作品会在无形中回答这样的问题:40年来,是什么推动了这一切的发生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还是“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答案不必在剧中给出,但能在不经意间流淌到观众心里。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