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剧照
40年以来,改革开放的风潮拂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上世纪70年代末,在革新求变的时代精神中,中国电影人借势而起、上下求索,始终勇立时代的潮头。新时期的国产电影史,正是几代电影人发挥创造力和艺术激情、积极开拓中国电影新局面的奋斗史;也是用不断革新的影像语言描摹人性的幽微与时代的辽阔。
这一时期诞生的影史经典和银幕佳作不胜枚举,更有甚者在当时造成社会性追捧,嵌入国人的集体记忆,从艺术表征上升为文化符号。
《小花》剧照
创作者们为电影赋予富有时代气息的风姿,带给观众亲切的美
改革开放伊始,在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感召下,电影创作者们以多年积累的文化体悟和艺术构思,自发地探求中国电影现代化的路径。
张铮、黄健中导演的影片《小花》因其突破性的视听元素和影像语言,成为国产电影创新潮流中的先锋。后来在中国影视界成中流砥柱的演员唐国强、刘晓庆、陈冲,在当时尚属初出茅庐,他们饰演战争中离散又重逢的三兄妹,青春秀美的形象、质朴纯真的表演,牵动着观众的心。《小花》的片名更是由我国著名电影家钟惦棐先生所定,寓意为“希望它是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以女排运动员为表现对象的影片《沙鸥》,则自觉地结合外来电影理论进行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上的探索,在大银幕上呈现生活化的纪实美学。在这样的创作观念指导下,导演张暖忻面试了一些职业演员,均不满意,最后敲定了女排运动员常珊珊。张暖忻在常珊珊身上看到了一种“现代青年人的气质和劲头”,这样富有时代气息的风姿,能带给观众亲切的美,恰似来自他们的生活,来自他们的身边。
1982年上映的《城南旧事》由吴贻弓执导,改编自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影片的创作正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上映后,影片那恬淡而隽永的情调打动了亿万观众,也感动了不久后来访大陆的林海音之子夏祖焯。他将这部影片带去宝岛台湾放映,也引发了轰动和好评。
《城南旧事》剧照
吴天明导演的《人生》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思潮中应运而生。主人公高加林进退维谷的处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在青年人中引发共鸣。1985年第八届百花奖在四川大学举行,《人生》斩获“最佳故事片”奖。影片公开放映时,万余名川大师生站在雨中观看,结束时学生们自发呼喊:“电影万岁!《人生》万岁!”
1990年代以后及至新世纪以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反腐题材主旋律影片《生死抉择》以国企改革经济案件为背景,用突破性的魄力和勇气直击社会问题,重塑价值、矫正风气,受到了热烈关注,成为第一部内地票房过亿元的电影。
近年来,以《湄公河行动》为代表的一批新主流电影,集结电影最高生产力、灵活运用商业化手段,煅造承载主流价值观的优秀作品,既在票房和口碑上获得“双赢”,也是更为成熟的国家向心力和文化自信在电影方面的反映。
《人生》剧照
“他们没有一个是我不熟悉的,好像就是从我身边直接迈步跨上银幕去的”
探索人、表现人,是新时期以来电影创作者们始终关注的核心。
吴贻弓、吴永刚执导的《巴山夜雨》旨在“重建人性的光辉”。影片塑造的船上一众乘客的形象、年龄、身份和职业具有典型性,打通片中群像的共性特质是“善良、有正义感的好人”,是民族精神中最为深刻也最为宝贵的部分,因而能够引发观众最深刻的共鸣。诗人柯岩观影后曾给影片的作者去信,称“我就生活在你众多的人物中间。他们没有一个是我不熟悉的,好像就是从我身边直接迈步跨上银幕去的。”影片曾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正如评委会评语所言,“《巴山夜雨》以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现了我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美好的心灵。”
怀着对“大时代、大作品”的美好愿景,1987年,谢晋导演了由古华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芙蓉镇》。影片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与国家历史相交织,时时照见人性化的悲悯和人道主义的温情。刘晓庆饰演的命运多舛的美貌女店主胡玉音,以及姜文饰演的坚毅而不乏浪漫的知识分子秦书田,都成为影史上的典型人物形象。在影片中,秦书田穿的旧毛衣上的布袋袋、扫街时的“华尔兹舞”和翻筋斗等动作都是姜文自己设计的。
《芙蓉镇》剧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五代”电影导演以一种“基因突变”式的革新姿态集体登场,通过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艺术实践,开启了导演美学的新时代。“第五代”导演多用一种历史回溯式的哲思眼光,审视人性深处、追寻人文理想,他们的作品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影史经典人物形象是《霸王别姬》中由香港明星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当时首次来内地拍戏的张国荣,为了塑造好京剧艺人的角色,利用点滴时间苦练水袖、步态和念白唱词。为了弥补表演上的差异,说好普通话台词,每次开拍前都要请内地演员帮他纠正。“不疯魔,不成活”,张国荣用深刻有力的表演,串联起一场戏梦人生、一世爱恨痴缠、一门艺术行当、一段家国历史的沧桑变迁。影片入选《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除了在中国内地获得4000万元票房,还在世界多国公映,打破了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2013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影片《一代宗师》,境界高超地塑造了民国时期武林中人的精神、风度和气韵。梁朝伟、章子怡、张震、王庆祥、张晋等演员,用稳扎稳打的功力和沉静入定的表演,共同构成影片中磊落、刚介的武林群像。尤其是章子怡塑造的“宫二”,是王家卫把很多人的特质融汇叠加的形象,集结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共同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霸王别姬》剧照
以充沛的艺术激情和艺术能量,拓荒般改写中国电影的表达
改革开放至今,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政策的支持、法规的完善、市场的拓宽、产业的增值……都在触发创作者空前高涨的艺术激情。
1981年,在拍摄影片《小街》时,杨延晋大胆地进行了一次“元电影”实验,在这部“情绪电影”中,没有连贯的戏剧性,不再讲述一个封闭结构的故事,而是以情绪来组织影片的结构,形成“云山雾罩”般的叙事套层,让观众在对片段的叠加和享用中,体会一种超验性,自行去想象和补充故事的结尾。郭凯敏和张瑜真实、动情的表演,则实现了艺术理念和感伤情怀的“落地”,也成为影片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此前凭《庐山恋》而走红全国的张瑜,因为角色需要剪了“男生头”,被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认为男性。郭凯敏因为体验盲人生活太过投入,家人以为他的眼睛真的出了问题。
“第五代”导演则以充沛的艺术激情和艺术能量,拓荒般地改写了中国电影的表达体系。《一个和八个》中,在视觉上突出黑白色调,使用大胆而简练的不完整构图,并大量运用对比手法。《黄土地》对自然环境的再现,多采用大块面、不规则构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利用固定镜头和全景表现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也于静观中透显出悲悯的诗意。张艺谋在《红高粱》《菊豆》中通过颂扬人性和生命力来进行文化自省。明亮浓烈高度饱和的色彩,东方民俗的奇观化展示,乡土空间的加魅化处理,民乐对叙事的介入和补充,都在强化突出人的生命意识,以及在层层重压之下几欲喷薄而出的爆发力。《红高粱》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荣获国际A类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拉开了中国电影真正走向国际的帷幕。
《英雄》剧照
新世纪以来,在产业、艺术、文化的合力推动下,出现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创作环境,电影人探索艺术的激情持续高涨。2002年的合拍片《英雄》,不但是张艺谋从文艺片到商业片的转型之作,其背后,更能看到彼时陷入低迷的中国电影需要盘活市场、提升产业格局、构建自我表述系统的历史必然。《英雄》所选取的大题材、大制作、大明星、跨国(境)班底、东方美学元素、奇观视觉效果等要素,形成一场视听盛宴,吸引观众回到电影院观影,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长尾效应”,触发了其后一系列中国式大片的制作,至今仍在国产电影的创作图谱上占据要位。小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在当时以黑马之姿杀入观众视线,体现了国产电影发展的多元化和创作者观念的更新。影片桥段密集、“包袱”丰富、创意巧妙、节奏别致,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充分的娱乐性,给中国商业电影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作者:罗馨儿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在站博士后
编辑:钱好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