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吐槽大会》上,一位综艺咖针对王珮瑜的“世上分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一种是还不知道喜欢京剧的”吐了个槽:按这个逻辑我也可以说世上分两种人,一种是喜欢我的,一种是还不知道喜欢我的。我就不喜欢京剧,但是我尊重京剧。
或许是受此触动,王珮瑜在13号下午的京剧教育项目发布会一开始,先放了这样一段节目集锦。在这期节目里,不管是唱R&B的王力宏、陶喆,唱嘻哈的热狗,走女团路线的王菊,显然都对京剧知之甚少。王珮瑜清楚,京剧要想从大众流行的综艺文化中抢观众不够,还是要培养属于京剧自己的粉丝。
所以,她要发行一套名为《京剧其实很好玩》京剧教材。
王珮瑜说,做京剧教育的初心,是源自多年来“瑜乐京剧课”“京剧其实很好玩”音频节目等传播的经验。
100期“京剧其实很好玩”在喜马拉雅FM上,共有3.2万人付费,收听人次超过230万。
过程很痛苦,拒绝了所有晚上的饭局和娱乐活动,在繁忙的学戏、演戏过程中,王珮瑜一个人对着麦克风,坚持了100期内容。
可收获也很大,这样子的受众面,是一场满打满算不过千余人演出所难以企及的。
线上是流量,线下是掌声。
多年来,她坚持数百场的“瑜乐京剧课”直接授课对象涵盖祖国大江南北,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一个人的努力如今将化为团队的力量。
如果说,对成年人的京剧普及传播,是对种种误解的祛除,那么对孩子而言,京剧教育是美育、德育、智育的最优选择。
在王珮瑜看来,推广京剧教学有几个好处:
首先,京剧里有春风化雨的爱国主义教育、美育道德教育。
其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京剧有丰富的资源和内容,可以让孩子们在其中徜徉。
最后,京剧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多样的流派行当能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表演欣赏天地。
经历九个月的研发、策划、编订,瑜音社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达成合作,推出一套围绕京剧知识普及、剧目欣赏、唱念学习的综合性通识教材,而这在全国也属首次。
教材中不仅有“戏多多”与“鱼老板”这一对漫画人物贯穿全本,一系列京剧经典角色也被画成卡通漫画,以更亲近的姿态与孩子们见面。
仅仅有教材还不够,还需要有合适的师资队伍来让课本里的内容“活起来”。
这一年,王珮瑜组建京剧教师团队,学习其他成熟的艺术门类,制定教学方式、完成试讲。与此同时,团队也走遍上海的中小学,希望以按需定制的方式,不断开拓合作模式。
当京剧走进教室,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句不同于日常说话的念白韵律,可以让一屋子吵闹的孩子们愣住,安静下来,专注的学习。
同时,因为京剧足够丰富多元,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同时,收获恰当的鼓励。
发布会现场,团队老师于根彪就展示了一把趣味教学的魅力,在他的带领下,几个孩子们丁字步站好,将《打龙袍》中的一段“报花灯”念得抑扬顿挫,充满戏剧韵味。
除了五位于根彪这样的全职老师外,王珮瑜还与20多位兼职老师合作,希望进一步向各所中小学推广。
实现京剧艺术的当代化,从教育做起,王珮瑜无疑又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相关链接】写在《京剧其实很好玩》前面的话
提起京剧,很多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它太古老、太缓慢。其实,京剧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艺术,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相比,它只有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然而,这门艺术融汇了多地域、多剧种的声腔体系与表演方式,延续了中国古典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文化脉络,将其通俗化、大众化的同时,又给人以多元的审美享受。由此我们认为,京剧在当代社会,有着无可比拟的传播价值,它彰显的是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即便如此,给孩子讲京剧,让孩子学京剧,其必要性、可行性有多少?这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成年人的知识结构里有了“儿童的发现”。但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发现儿童以后,我们要让他接受怎样的教育?无论是东方的、传统的《三字经》、《千家诗》、《声律启蒙》,还是西方的、现代的童话故事,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割裂。使用本土化、当代化的青少年读物,进行相适应的文化素质教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
近年来,瑜音社在实现京剧艺术当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深刻意识到青少年京剧普及教育,既是迫在眉睫,又是势在必行。京剧里包含的父母恩、师生谊、朋友义、家国情,至今打动人心,令人受益良多。这样的普世价值,必定能在当代以及后世持续发挥自己的功用,更好的完成青少年的德育、美育,给他们以成长的力量。
结合多年传播实践的效果来看,孩子对京剧,有着天然的好奇与喜爱。色彩缤纷的脸谱、娇俏可爱的花旦、紧张有致的武戏,都足以吸引他们的目光。对他们而言,学会一个唱腔、动作,戴上髯口、穿上水袖挥洒一番,都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众所周知,青少年的教育中,学习知识,不如引发兴趣。兴趣带来的是持久的热爱,是学会为自己所爱的事情变得勤谨自律,持之以恒,培养坚毅的品格。
带着这样朴素的愿望,瑜音社编订了全国首套专业演员指导下的青少年京剧通识教材。本套教材通过“生”、“旦”、“净”、“丑”四大板块,包含“赏一赏”、“唱一唱”、“念一念”、“做一做”、“演一演”、“京剧游乐场”、“知识点”七个部分。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几十个京剧经典唱段,学会欣赏戏曲音乐,并简单演奏;还能够了解剧目情节,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传奇人物、传统民俗等;更能通过专业京剧演员设计的简单身训,学会四个行当的代表动作。
对于专业的戏曲学习者而言,“口传心授”无可替代,但在大众通识层面,知识的传递若过分依赖特定的人,那么传播必然是吃力的。京剧教育大众化的一大难点,就是师资的稀缺。我们的教材设计,具有强大的指导性、可操作性,是渴望将京剧这样一门依赖经验、依赖个人的艺术,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梳理,让它从经验变为常识。通过这套教材及教法,能够在一般学校建立自己的艺术教师团队,为学校搭建京剧艺术教育特色品牌,“授人以渔”,让京剧变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京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但更离不开眼光独到的鉴赏家,和优质的观众。我们希望这套教材,能在京剧艺术青少年普及化中起到重大作用,能够从“娃娃”开始,培养良好的观剧习惯,健康的京剧审美。文武并重、智勇双全,是我们对每一位未来的国之栋梁的美好期望。
唱念做打,礼乐传家。感谢京剧让我们相遇!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邵岭
图片:瑜音社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