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刘三姐》昨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精彩上演。(中国舞协供图)
富有广西壮族韵味的舞剧《刘三姐》昨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精彩上演。该剧的落幕也为舞动长宁·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系列活动画下一个句号。半个月的时间里,不仅有入围终评的多部展演舞剧先后上演,也汇聚业界专家举办高峰论坛探讨舞蹈创作的最新趋势,而一系列公益普及活动进社区、进校园,则让申城市民、学生零距离接触高雅艺术。其中一场演员杨洋参与的“顶尖舞者进校园”活动相关信息更是在网上收获过亿次阅读,登上热搜。
作为本届“荷花奖”系列公益活动的收官一站,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上周六在长宁区图书馆开讲。如今的舞蹈普及讲座已不同于以往从舞蹈语言、经典剧目入手,冯双白以“荷花奖与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为主题,结合最新的影视与舞剧创作,分享了当下舞剧创作的发展变化。“过去的编导常常从生活如劳动生产中找一个情绪,然后用一个风格化的动作把它表现好,今天的编导创作不再只满足于再现生活原型,而是通过生活给出一种内心体验,给予观者独特的感染。”他说。
本届入围终评的七部舞剧印证了这一点。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基于中国人熟知的题材进行二度创作,以全新的视角与舞蹈编创带来新的观演体验。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创排的《记忆深处》以张纯如文学作品为线索重述南京大屠杀这段沉重历史。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的《大禹》让家喻户晓的神话在细腻的情感梳理中有了“人性”。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刘三姐》将舞蹈的柔美与人物个性的刚强融为一体,以经典山歌唱段为经纬,串起浪漫的舞蹈表达。中央歌剧院与宁波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共同打造的民族舞剧《花木兰》,则让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在沙场征战的同时,有了更多小女儿的柔情。
与此同时,入围作品还注重民族文化元素的汲取传承。内蒙古艺术学院带来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将蒙古族舞蹈元素与当代叙事相结合。广州歌舞剧院推出的《醒·狮》中武术、醒狮与舞蹈的共融令人印象深刻。反映井冈山军民艰苦卓绝革命历程,由北京舞蹈学院创排的《井冈·井冈》则吸收了江西采茶戏的动律。
展演期间,舞蹈公开课、普及讲座、舞剧探班等一系列推广普及活动也同期展开。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编辑:邵大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