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文博会承载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文化贸易的期待
“文”达天下,这片产业高地未来可期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明天,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启幕。作为进博会后在上海举办的首个区域性专项展会,长三角文博会承载着一份特殊期待。
沪苏浙皖联结而成的这片区域,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也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长三角文博会可以通过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构筑对外文化开放新优势,探索新引擎。
让“文”可以通达天下,面朝大海的这片文化产业高地,有所期待,可以作为。
文化源流早已写定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活跃基因
长三角是中国的长三角,也是面向世界的长三角。全球语境,可谓长三角文博会及其背后文化产业发展的得天独厚之处。
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周鸿承从文化源流里找到长三角独具开放基因的佐证。“长三角与‘一带一路’的渊源早已在历史中写定。”他说,大运河就是联通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路的重要交通渠道。
及至当代,这一地区已然有了无可比拟的国际化优势:长三角是中国自贸区战略率先启动之地,也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规模最大、对外文化合作最有成效的区域之一。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拥有的国家对外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占全国的30%,国家对外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占全国的30%,仅上海就拥有对外文化投资机构160多家。中国第一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第一个国家级国际艺术节在这里诞生,上海迪士尼乐园、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展陈项目等一大批国际文化投资与合作项目都在这里开展。
单是翻看此次文博会参展商名录,就能感受扑面而来的“国际范儿”,不少都是在影视、游戏、出版、印刷、工艺品、音乐等领域对外贸易的排头兵。浙江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堪称“文具王国”,在北美等多地设立了海外分公司,连续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成立不到30年,但在高新技术的加持下、在不断“请进来”“走出去”的尝试下,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前三甲,也是生产销售西方乐器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民营文化企业之一;总部设在上海张江的阅文集团更是中国网文出海的主力军,旗下起点国际网站自2017年5月开始海外布局以来,大大地为中国网络文学博得全球好感。
当这些文化对外贸易的主力军与来自印度、南非、伊朗等地的11家海外参展机构在上海展览中心碰撞,长三角文博会将摇身成为新起点,为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强大的引擎和国际平台。
紧抓政策利好,为长三角配置全球文化资源赋新能
近年来,长三角收获的青睐接二连三。仅以上海为例,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五年后又迎来了新片区;上海证券交易所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利好频频,长三角文化产业如何乘上潮流之势?
浙江大学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杰教授提议打造长三角海洋文化创新经济带。在他看来,这条文化创新经济带的发展底蕴,来自长三角的独特优势:此地是物流贸易枢纽、新金融服务枢纽、人文科教交流枢纽。而这条文化创新经济带的发展潜力,则落在了创新与优化:要创新文化对外开放的机制,以顺应国际文化贸易规则的新变化;要优化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以提升国际文化竞争力。
比如浙江宋城演艺、上海时空之旅、安徽省演艺集团等演艺公司,无不亮出“大文旅”概念的发展路径,也都不约而同放眼全球寻找市场和演艺人才。那么,有没有一家旗舰型的对外文化交流公司能从中统筹搭桥?与此同时,浙江省文投集团的成立,能否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的撬动作用,助推这些文化企业继续外向拓展?比如,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作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并通过“文创中国”项目,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画院的文创产品推向海外。未来,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能否加入行列?
面朝大海的长三角,“文”达天下的旅程,可以从文博会切入新篇章。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