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由文学报社主办的第六届《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颁奖暨“新时代、新经验、新书写”主题研讨会在上海作协举行。获奖作家代表张炜、南帆、贺绍俊、何大草、潘向黎、徐兆寿、谢尚发、张熠如,以及洪治纲、郜元宝、何言宏、邵燕君、刘琼、周晓枫、龚静、薛舒、傅逸尘、路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出席了颁奖仪式和研讨会。
主题研讨会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主持。与会嘉宾谈到,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从读物匮乏到信息过剩,每个人都在不断更新的阅读经验里持续刷新着自己对于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客观世界的理解。在经历书写方式、载体、传播模式到阅读形态的变化之时,作家更需要面对的,是怎样处理社会快速发展所形成的新经验。由此,他们围绕变动中的“当下”究竟是否可以描摹?又当以怎样的方式于浮光掠影中真切呈现在写作中?等话题展开讨论。他们认为,面对新时代,作家和评论家唯有摈弃因循守旧的念头,在文学理论体系和创作实践上不断创新,深度感受、体会和呈现新经验,在思考和书写中不断突破自我、突破既有格局,方能获取更广阔的视野、也向着更巍峨的创作高峰靠拢。
2011年,有感于当时文学界文艺理论批评的环境与风气,《文学报》创办《新批评》专刊,倡导“真诚、善意、锐利”的文艺批评宗旨,着眼于从文本内容和现象本质出发的批评探讨,创办初期,从聚焦文学名家新作,到直击当下文化热点,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将文艺批评与当下、与现实紧密联结,打出了属于《文学报》这样一份专业报纸的评论招牌,《新批评》的办刊理念,也逐渐成为一股清新之风,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发出了属于上海的文艺批评声音。
2014年后,《新批评》从中国当代文学出发逐渐将视野拓展到整个华语文学热点问题以及从西方文学界视角观察华语文学,原有的“聚焦名家新作”、“对话”、“争鸣”、“直言”、“文化观察”、 “80后说80后”、“视觉?电影”等栏目各具特色,获得了大量读者和业内人士的肯定。近年来,专刊还新设“对话”、“作家眼”、“写作课”等栏目,由本刊评论部与评论家展开精炼集中的文学批评对话,也邀请作家书写自己的文学之道、创作与评论的关系及深具人文思想的话题,多位作家撰文阐释其文学观念。其中,以大量篇幅聚焦“批评家的修为”、“理想中的文学批评”、历史写作与传统文化、现实主义写作趋势、年度网络文学专题评论、译介与传播等多个重要文学议题展开持续讨论。
七年来《新批评》持续发声,内容涉及文学名家新作的文本分析以及文化现象、戏剧、影视等多个领域。自创刊始设立的“新批评优秀评论奖”也已顺利评出六届,多位国内知名作家、学者、评论家获奖,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和良好口碑。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奖励刊登在《新批评》上的优秀评论,旨在激励和奖掖作家、评论家为《新批评》撰稿,培育和发掘新人,扩大《新批评》影响力,努力将文学报和《新批评》打造成全国性文艺评论平台。
附:第六届《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获奖名单
第六届优秀评论奖
《痛苦的复活——读王安忆的〈匿名〉》 南帆(新批评第124期)
《冯小刚:现实主义的大众菜》 徐兆寿(新批评第139期)
《反辽阔》 何大草(新批评第141期)
《读顾随札记》 潘向黎(新批评第146期)
《短篇小说:铁凝的福地——读铁凝短篇小说集〈飞行酿酒师〉》
贺绍俊(新批评第147期)
《出发之地》 张炜(新批评第152期)
优秀评论奖新人奖:
《如何讲述有创意的中国故事——以“80后”写作为考察对象》
谢尚发(新批评第134期)
《〈小猪佩奇〉:动画故事如何以价值观取胜?》
张熠如(新批评第152期)
作者:王筱丽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彦
图:郑周明 黄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