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汉字漂洋过海在日本登陆,它便在与发源地的共鸣和分野中刻画出了一道独具特色的生长轨迹。这种别样风格有时是异乎寻常的细腻感性,有时是不厌其烦的引据考究,有时是“接地气”的创造性改造,有时是东西碰撞中的游移取舍,甚至包括令人忍俊不禁的误会。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悦读日本”书系新作《汉字力》,充分展示了汉字在日语世界里花样繁多的日常,由日本文化研究学者姜建强所著。
从人名中的学问,到如何正确地表达夏日里的那一阵晚风,我们从书中既能深切感受汉字语言本身的想象张力,也能读出隐藏其后的群体性格与一方历史。在姜建强看来,汉字在日本文化中演进的历史,堪称一部内与外、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新潮的对手大戏,亦攻亦守,又相融相通。
书中展示了汉字在异乡开启的另类故事线,有意无意地将那些隐藏在字符背后的风土、故事、情绪抖搂出来。日语中的汉字和汉字里的日本,都一丝不苟,又醉意朦胧。它的使用者们,感性之至,令人叹为观止:遇见老师、遇见恋人和遇见劫匪,是不一样的“遇见”;在春天里晒的阳光和在夏天里晒的阳光,是不一样的“阳光”;因失恋、远离故乡而一人独饮的酒和仅为区别于苏打水和葡萄汁的酒,当然也是不一样的“酒”。所以俳句里的春天是属于“菜種梅雨”的,而“淡雪”又是属于春天的。
耐人寻味的是,“小确幸”没有在日本走红,却在中国得到了万千宠爱,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热词。
“悦读日本”系列《汉字力》《游园》《漫画脑》
姜建强 等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书中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日本人对待文字严于律人并严于律己,比如,有名人念错字,《看似会读实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这样的读物蜂拥入市,销量竟然突破百万册。他们的心态严肃又活泼:热衷评选“年度汉字”“最受欢迎的汉字”,并隆重地挥毫记录。也有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奇妙语感:在关于垃圾分类的招牌上,写着“空罐儿”,忍不住就翘着舌头读了出来。
据说仓颉造字的时候,鬼哭神号,后人说这是一种魔界幻境。书中谈到,在日本学界,汉字热一直热度不减,近年出版与汉字有关的专著,就包括辻阿哲次《战后日本汉字史》、金文京《汉字与东亚》、佐佐木睦《汉字的魔力》、兴膳宏《佛教汉语50话》、松冈正刚《白川静——汉字的世界观》等,非常可观。
日本学者佐佐木睦在《汉字的魔力》中,更是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称为“汉字学”。佐佐木睦作为日本读者,能注意到《红楼梦》里登场人物的名字都有寓意,也确属不易。如第一回登场的人物甄士隐,贾雨村就有“真事隐”“假语存”的托付之说。贾鱼村的绰号为“时飞”,也就是“实非”的谐音,表明非实在,提示读者整个故事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贾家的四个女儿,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取一字即为“元迎探惜”,解读为“原应叹息”,原来就应该叹息,暗含了四女的悲剧色彩。此外,英莲等于“应怜”;娇杏等于“侥幸”;封肃等于“风俗”;冯渊等于“逢冤”;单聘仁等于“善骗人”;卜世仁等于“不是人”等。就连林黛玉也可理解为“林中待玉”(宝玉)。对此,作者最后总结道:从这个角度来说,把《红楼梦》当作汉字游戏文学来读可能更有趣。
也有日本学者注意到国学大师章太炎曾为有钱人写下一副对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但这位日本学者不明其意,便问一位造诣颇深的中国学者。中国学者说,这副对联的看点在于其无字之意。有钱人拿到章太炎的亲笔题写的联语,甚为得意,马上命人将对联悬于高堂附庸风雅。但一天,有位明眼人含笑对有钱人说:“对联写得很好,可惜上联忘八,下联无耻,似乎有点取笑伤人之意。大意是说王八,无耻也。”有钱人听后即气又羞。从这点说这才是真正的汉字力。
在日本,中华料理店多。日本人也喜欢吃中华料理,“青椒肉丝”“麻婆豆腐”“糖醋肉块”等都是中华料理店的招牌菜。日本人在品尝中华料理的同时,也佩服中国人舌尖上的汉字。日本人说中国料理天下有名,其汉字也特别火爆。如火字旁的汉字有:
炒/炊/烧/炸/焗/焖/烩/熘/烘/炖/烤/煸/煨/炆/爆/烁/灼/焯
一个舌尖上的中国跃然纸上。
当然,如果更要愉悦舌尖的话,下列汉字不可不知:
煎/熬/蒸/煮/滚/涮/烫/煲/酱/茹/熏/糟/醉/腊/风/卤/蘸/羹
可见,用词的细腻来自心理观察的细腻。
日本人也敬佩中国汉字的游刃有余:
一点两点三点冰冷酒
百头千头万头丁香花
日本人喜欢中国汉字的精美对仗: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或许,只有汉字,才能衍生出无穷的终极意象。《汉字力》正是一部展现方块字如何在东瀛席卷人心的奥秘之书。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