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23日,德国主力部队渡过顿河,对斯大林格勒展开全面进攻,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这一天开始。
在莫斯科战役中败北的德军,经过半年的补充休整,希特勒又凑成237个师,集结到苏德战场。德军放弃全面进攻计划,主攻南线,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从东南方面包抄莫斯科为主要战略目标。德国企图迅速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以切断伏尔加河这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命脉,夺取巴库油田、乌克兰小麦、顿巴斯的煤,以加强自己的战争经济,然后向东北迂回包抄莫斯科,南出波斯湾。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德军主力每天出动上千架飞机,投下了100多万颗炸弹,把斯大林格勒炸成一片废墟。苏联军民怀着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的钢铁意志,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在废墟堆中和冲进市区的敌人展开惊心动魄的搏斗,打退了德军一次次整师、整团的集团冲锋。每寸土地,每座楼房,每条街道都成了德军丧生之地。
斯大林及时聚集了大量的后备部队,在同年11月19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德军防线,转入大反攻,构成“铁钳之势”,在5天之内,就把聚集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33万德军包围起来。1943年元旦过后,苏军以5000门大炮进行猛烈轰击,到2月2日,全部歼灭了被围德军。这次保卫战以苏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关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片】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1949年)
在这部长总长超过5小时的上下部史诗巨片,拍摄于战争结束后不久,同样还有之后开拍的《攻克柏林》。
2,《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苏联/美国,1989年)
本片是一部极具历料及欣赏价值的巨作,是导演尤.奥泽洛夫的卫国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浓烈悲壮气氛破真实地记载宏伟辉煌的场面。
影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鲁晓夫、叶廖缅科、罗克索夫斯基、希特勒、冯博克、保卢斯等诸多人物形象,同时也塑造了西班牙共产党人以及德国红色合唱团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
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1993年)
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进行反思的二战题材电影。德国导演约塞夫·维尔斯迈尔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整部影片立意新颖,眼光独到,展示了空前宏大的战争画面,纷飞的炮火挟着腥风血雨,更衬托出了那些年轻士兵的渺小与无奈,同时细腻且不厌其烦地一再刻画人物的心理斗争和外在表现。影片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与饱满且富有冲击力的画面相辅相承,遥相呼应,令人震撼。
导演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战争做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战争的残酷、心灵的扭曲、友谊的考验,均纳入导演的视野,既没有讴歌,也没有作直接的谴责,只是把发生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让后人对这场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战争进行深深的思考。
4,《兵临城下》(美国)
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景,裘德·洛饰演的瓦西里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成为苏军鼓舞士气的最佳榜样。
为了消灭他,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在《红海行动》中,敌方狙击手错把头盔当目标开枪的情节,在《兵临城下》中也曾出现,只不过《兵临城下》中的德军狙击手康尼更聪明,他知道对手会用头盔吸引他开火暴露目标,看到头盔并不会上当。最终,为了吸引康尼开火,瓦西里的战友甚至主动暴露牺牲自己。
根据记录,二战中的苏联狙击手神勇善战,其中米海尔·伊尔伊奇·苏可夫以击毙702人位居榜首,算下来狙杀149名德军的瓦西里,排名约在50之后。而他的对手康尼可能混合了不同的角色,在瓦西里的自传中提到,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其实遭遇的对手是“海恩兹·托尔伐特”,瓦西里是依据其身上搜出的身份证明文件得知的。
5,《斯大林格勒》(俄罗斯,2013年)
评分较低的一部影片。在一次反攻行动中,苏军严重伤亡,仅有大尉格罗莫夫率领的侦察小队到达对岸,占领了一栋破烂的建筑。他们在建筑内发现一名19岁少女卡嘉。卡嘉的父母早已死于战火,由于眷恋自由生长的城市和家园,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战火之中。
鉴于建筑的位置极其重要,极度厌战的德国军官彼得·卡恩奉命夺回该据点。惨烈无情的修罗场,人性和兽性的角力永无休止……
编辑制作: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