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两名热爱动漫、喜欢科幻的80后青年辞职搭伙创业,白手起家“杀”入方兴未艾的国产动画市场。十年后,团队扩大到150人。他们的原创CG动画作品已经推出三季,全网播放量突破12亿次,位居国漫前十。
这支本土创业团队就是位于上海的海岸线动画,他们的拳头产品《纳米核心》是中国首部科幻题材CG原创动画片。从2014年开始投放网络媒体进行播放,第一季与第二季在全网播出后,便获得了超过10.3亿次的播放量,并在第三季上线时,前两季内容顺利登陆电视平台。
凭着“一定要走出一条科幻动画之路”的初心,团队用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向业界发出这样一个信号———互联网是高质量原创内容的有效传播渠道,这也激发了越来越多网生动漫的诞生。
怀揣科幻梦的年轻人,边研发边制作
“一度以为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是连续剧,因为小时候的录像带容量有限,一部电影得分好几段。”对不少80后、90后而言,动漫是一个极能引发共鸣的话题。海岸线动画的创始人张涵与华腾升,便是分享动漫记忆的一代人。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的科幻“机甲动画”,是两人钟爱的题材。
共同的爱好,是搭伙创业的缘起。十多年前,张涵与华腾升曾共同就职于苏州一家小有名气的游戏公司。做着游戏,却都难舍动画梦,闲来便聊动漫、谈理想,创作科幻动画的共同目标,让两人一拍即合。2008年,二十出头的张涵与华腾升一同辞掉了工作。
从左到右以此为海岸线动画创始人华腾升、张涵,以及《纳米核心》的制作人鲁俊
梦想并非一蹴而就。动画不如游戏赚钱,想要维持生计,也得接外包项目。华腾升说,这些“手艺活儿”也为之后的原创打下了基础。到2011年底,有了一定的经济与技术积累的他们完成了一部原创动画的世界观设定,并且做了一个几十秒的样片,这便是《纳米核心》的前身。动画片凭借优秀的创意很快拿到了投资,海岸线动画也搬到了上海,进行人员扩充,开始专功原创。
较之传统的二维手绘,CG动画更注重科技含量。《纳米核心》的创作经验让团队看到了自己的水平与局限,更找到了与欧美一线CG团队的差距。“在海外,动画作品的创作往往与研发密不可分。CG影视作品的员工表中,总会出现首席专家这一栏。”张涵介绍,图形专家、物理学专家们会为一部动画专门设计程序、开发软件。面对差距,海岸线动画知难而上,在制作团队之外,开辟了研发部,专门解决制作流程中的疑难杂症,尤其致力于前瞻性的研发开拓,及时总结“私房经验”,提高专业水准和工作效率。
《纳米核心》剧照
从沉迷于自我表达,到在市场中拓展自我
去年年底,上海颁布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深挖动漫游戏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强化原创内容创作,逐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原创中心。上海动漫产业正在迎来新的一轮提质升级。
张涵从一线亲历者的角度道出了这十多年来中国动画的飞速发展。上海是我国动漫和游戏产业的发展重镇,相关企业总数超过1650家。良好的市场环境总与严苛的竞争机制相辅相成,想要培养有影响力的品牌,就要跳出自我表达的思维定式,以更高更宽广的视野考虑问题。历经了创业的不同阶段与市场的巨变,几位年轻的动画界“元老”逐渐意识到管理、经营理念升级的重要性。
“搞创作不能仅仅沉迷于自我,要在市场中寻找发展的抓手。”《纳米核心》 的制作人鲁俊2012年加盟海岸线动画,他的工作与市场紧密相关。动画作品周期长,前期无法盈利,对于小公司来说,闭门造车式生产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于是,他们调整了制作理念,引进“联合开发”模式———与大型平台、网络公司、游戏公司、影视公司交流合作,共享版权。这种开发模式可以为一个动画品牌聚拢最优资源。
《纳米核心》剧照
接下来,围绕《纳米核心》相关的周边衍生品以及手游的研发已呼之欲出。几个原创动画新作也在同步打造中,这些作品所处的世界是相互关联的。海岸线动画青年人的雄心壮志是,用中国动漫作品构建一个如同漫威英雄那样的宏大宇宙,让中国科幻英雄伴随着青少年一路成长,奋力前行。
作者: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