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良渚玉器解密”系列的第六篇,前五篇见文尾链接。
夏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天帝,除了帝面中心均有良渚文化首创的菱形“帝星纹”,整体造型也源于良渚神徽“天帝骑猪巡天图”。但是夏商周的饕餮纹天帝并非直接继承良渚神徽,而有诸多中间环节的细微变形,这要从良渚神徽的上古传播说起。
良渚神徽的上古传播
良渚古国的鼎盛期,统治范围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域向外强力扩张,文化影响力辐射华夏全境。
良渚祭天玉琮及其北斗猪神纹样,遍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域,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包括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区域。同时西传长江中上游,到达湖北石家河文化区域,四川三星堆文化区域。又北传黄河流域,到达山东大汶口文化区域,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的龙山文化区域,甘肃、青海、宁夏的齐家文化区域。又南传珠江流域,到达广东石峡文化区域。
尽管良渚祭天玉琮及其北斗猪神纹样广泛传播到华夏全境,但是良渚神徽的标准图式属于良渚王专用,在海量的良渚玉器中数量极少,仅见于良渚核心区域的少量顶级玉器。良渚非核心区域和良渚区域以外,目前为止均未发现一例。
不过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和星象还原图式,则被良渚古国的大酋长、大祭司广泛使用,又见于大量的良渚装饰玉器,还可能在族际交往中,被良渚王赠送给外族使者或外族酋长,所以传播到良渚区域以外。
湖北石家河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都对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和星象还原图式有所模仿。不仅天帝形象酷似良渚原型,而且加刻太阳在上、月牙在下的“昊”字纹,标示天帝主宰日月运行。
石家河文化是良渚文化西传以后形成的文化类型,受到良渚文化的很大影响。
石家河文化早期,根据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和星象还原图式,创造了一种新型天帝:鹰冕天帝,见于大量的天帝玉佩和祭天玉圭——
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鹰冕天帝,主要根据良渚天帝的简化图式、星象还原图式而改造,把全身造型改造为仅有帝面:良渚天帝向上伸展的双臂,改造为向上伸展的鹰形帝冕。
石家河文化晚期,又根据良渚神徽简化图式的反面,创造了另一种新型天帝:剪影天帝,见于多件出土品和传世品——
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剪影天帝,主要根据良渚北极天帝玉佩的反面而改造,所以全都没有五官。剪影天帝的假“双目”,并非源于良渚天帝的双目,而是源于良渚天帝玉佩颈部、双臂之间的空缺,因而神秘诡异,威严狞厉。剪影天帝的帝冕,仍是石家河天帝固有的鹰形帝冕。
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剪影天帝,又北传中原的伏羲-神农族,见于山西陶寺神农古国的王级大墓。
有些学者认为,山西陶寺王级大墓所属的陶寺中期大城是尧都。但是这一观点无法合理解释:陶寺中期的大城,为何遭到平毁?我认为,陶寺中期的大城,当属晚期伏羲族即神农族的国都。唐尧时期的红山黄帝族,南下中原伐灭了陶寺神农国,平毁了陶寺中期的大城。陶寺晚期的小城,才是真正的尧都。
长城以北的上古黄帝族,通过“炎黄之战”南下中原,征服了中原的伏羲-神农族,先后建立了中古黄帝族的夏商周三大王朝。由于夏商周全都定都中原,均以中原伏羲-神农族的山西陶寺文化为基础,因此夏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天帝,以良渚文化的北极天帝(即良渚神徽)为远源,以石家河文化的剪影天帝为近源,以陶寺文化的剪影天帝为直接源头,最终形成了神秘诡异、威严狞厉的中华天帝经典形象——
夏商周的饕餮纹天帝源于良渚神徽的最强硬证是:饕餮纹天帝的帝面中心,均有良渚文化代替良渚神徽、象征北极天帝、专指北极帝星的菱形“帝星纹”(详见第五篇)。
夏商周黄帝族的饕餮纹天帝,
除了整体造型源于良渚神徽,
也继承了上古黄帝族的北极天帝造型的重要特征,
又吸收了上古华夏其他文化圈的北极天帝造型的多种要素。
且听下回分解。
>>> 链接
“ 良渚玉器解密”系列
一:反山墓地的琮王神徽为何令人争执不休?秘密藏在一张星象图中
三:乾隆最尴尬的“文艺作品”来了!他对国宝做了啥,留下笑柄两百余年
四:历史上真的有孙悟空?两件良渚玉器里藏着《西游记》不为人知的真相
五:良渚玉器藏着什么中国文化神秘符号?为何被老子的一句话说中了!
作者:张远山
编辑制作:李思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