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良渚玉器解密”系列的第五篇,前四篇见文尾链接。
本系列的前面几篇,解密了良渚玉器上“北斗猪神”多于“北极天帝”(即良渚神徽)的天文原因和人文原因。包括技术原因,即良渚神徽极其繁复,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容纳,除了体量较大的良渚琮王、良渚钺王和极少数顶级装饰玉器,大量的祭天玉琮、威仪玉冠、威仪权柄全都体量太小,无法雕刻繁复的良渚神徽。
然而良渚神徽作为良渚至高神“北极天帝”的形象,在良渚玉器上如此少见,既不能体现其至尊地位,又为祭祀“北极天帝”带来不便。
良渚祭天大典的排场和陈设
冬至、立春等重大节日,良渚王必须亲自祭祀“北极天帝”,排场和陈设如下——
良渚王头戴刻有“北斗猪神”标准图式的威仪玉冠,手持刻有“北斗猪神”标准图式的威仪权柄,胸佩刻有“北极天帝”标准图式的装饰玉佩。
大酋长头戴刻有“北斗猪神”简化图式的威仪玉冠,手持刻有“北斗猪神”简化图式的威仪权柄,胸佩刻有“北极天帝”简化图式的装饰玉佩。
大祭司头戴刻有“北斗猪神”星象还原图式的威仪玉冠,手持刻有“北斗猪神”星象还原图式的威仪权柄,胸佩刻有“北极天帝”星象还原图式的装饰玉佩。
王室成员头戴不刻“北斗猪神”的素面玉冠,手持刻有“北斗猪神”简化图式的威仪权柄,胸佩刻有“北极天帝”简化图式的装饰玉佩。
威仪玉器和装饰玉器中的良渚两大神像,各有精确内涵:“北斗猪神”标示良渚王权的天文对位,“北极天帝”标示良渚王权的“君权神授”,三种图式标示佩戴者的不同品级(详见第四篇)。
祭坛之上,正中的高大玉琮主祭北极天帝,左右的低矮玉琮陪祭北斗猪神。
由于高大玉琮的每节空间有限,只能在玉琮角部雕刻小眼北斗猪神,不能在玉琮中间雕刻北极天帝(详见第三篇),于是良渚人面临一个难题:如果祭坛中间的高大玉琮只刻良渚次高神“北斗猪神”,不刻良渚至高神“北极天帝”,祭祀“北极天帝”的祭天大典将会有名无实,将对良渚至高神构成大不敬。
良渚神徽的替代符号:菱形帝星纹
良渚人解决难题的方法是,在高大玉琮的有限空间之内,雕刻一个代替良渚神徽、象征北极天帝的简化符号:菱形帝星纹。
如何证明帝星纹玉琮上的菱形符号是良渚神徽的替代符号?
因为良渚琮王的纹样,是良渚玉器纹样的总源头和总范式(详见第三篇)。所以帝星纹玉琮的四角,复制了琮王四角的北斗猪神。帝星纹玉琮的正中,本应复制琮王正中的良渚神徽,仅因空间不够,于是在神徽所在的位置,刻了一个菱形符号。由于两者的纹样全息同构,所以菱形符号只能是良渚神徽的替代符号。
如何证明帝星纹玉琮上的菱形符号是象征北极天帝的帝星纹?
因为良渚神徽是“北极天帝”的宗教形象,天文对应是北极帝星,而菱形符号正是“北极帝星”的完美形式:菱形的四角,指向东南西北,标示北极帝星光芒四射,北极天帝主宰四季。
良渚帝星纹的上古传播和中古承袭
其他良渚玉器的大量菱形符号,同样证明:菱形符号是代替良渚神徽、象征北极天帝、专指北极帝星的“帝星纹”。
瑶山M10出土的六神玉琯,刻有六个北斗猪神:十二猪眼,代表一年十二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一方向纵排三眼,标示一季三月。由于空间狭小,无法雕刻北极天帝,于是在猪眼、猪鼻之间,加刻十二帝星纹,标示北斗七星围绕北极帝星的一年旋转。这一表达方式,类似于反山M12出土的良渚十二月神琯王(详见第二篇)。
很多良渚玉琯、良渚玉璜、良渚玉镯,雕刻两个或四个北斗猪神,猪眼、猪鼻之间加刻四个帝星纹,标示北斗七星围绕北极帝星的四季旋转。
凡猪的猪眼、猪鼻之间,没有菱形的器官,因此这一刻于北斗猪神面部中心的菱形符号,只能是代替良渚神徽、象征北极天帝、专指北极帝星的“帝星纹”。
良渚文化的“帝星纹”,上古时代已经传播到良渚区域之外,中古以后又被夏商周继承。
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北传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区域,见于内蒙古赤峰市出土、现藏赤峰博物馆的彩陶罐:按照良渚文化的帝星纹北斗猪神,把北斗猪神的嘴部做成了菱形。
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西传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区域,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石家河文化祭天玉圭:北极天帝的帝面中心,是两个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
顺便一提,石家河玉圭的正确摆放方式,也是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对应北斗斗魁的倒梯形。但是包括这件玉圭在内的多件石家河玉圭,都被乾隆颠倒为上小下大的正梯形,然后题诗(参看第三篇:乾隆倒置良渚玉琮题诗)。
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夏代陶器、铜牌,北极天帝的帝面中心,都是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
无数的商周青铜器,北极天帝(旧称“饕餮纹”)的帝面中心,都是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
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天帝,构图方式繁复多变,细节要素此有彼无,不同时期各有特色,不同区域各有风格,有些专家分出几十种类型,个别专家分出几百种类型。但是无论构图方式、细节要素怎样变化,无论时代差异、区域差异多么巨大,帝面中心永远都是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
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甚至见于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帝”字,专指北极天帝。甲骨文“昊”字,专指北极帝星。两者合词“昊天上帝”。甲骨文“昊”字不仅酷似良渚神徽即北极天帝的简化图式和星象还原图式,而且“昊”字的帝面中心,也是良渚文化的菱形“帝星纹”。
以上大量系统证据,充分证明良渚文化的菱形符号是代替良渚神徽、象征北极天帝、专指北极帝星的“帝星纹”。
良渚文化的“帝星纹”,是从上古到中古、从良渚到华夏的广大时空之内,见于无数玉器、陶器、青铜器的中国文化顶级符号。这一顶级符号,尽管在上古玉器纹样中,中古青铜纹样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中心位置,放射着照彻古今的永恒星光,但是因为深藏在良渚玉器的繁复纹样之中,深藏在商周青铜器的繁复纹样之中,而逐渐沉入了历史忘川,五千年来未被拈出,未被辨识,未被命名。
良渚至高神“北极天帝”的地位至高无上,但其完整形象即“良渚神徽”却极其罕见,而是经常以“帝星纹”的替代方式深藏隐形,完全符合《老子》的名言:“太上,不知有之。”
商周饕餮纹天帝,除了面部正中是良渚文化的帝星纹,整体形象也源于良渚神徽。且听下回分解。
>>> 链接
“ 良渚玉器解密”系列
一:反山墓地的琮王神徽为何令人争执不休?秘密藏在一张星象图中
三:乾隆最尴尬的“文艺作品”来了!他对国宝做了啥,留下笑柄两百余年
四:历史上真的有孙悟空?两件良渚玉器里藏着《西游记》不为人知的真相
作者:张远山
编辑制作:李思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