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景观人文千姿百态。而同样的山水景致,一年四季又有不同的风味。正如清人戴熙的品评,“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士,冬山如老衲,各不相袭,各不相胜。”
历代名家留下的诗词,更为美景注入了不朽的精魄,吸引了更多人去游历、探索、抒发自己的感受。
究竟如何才能欣赏到一年四季最独特的美景?
宋人韩拙认为,“品四时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广乎人事。”因此,我们也不妨跟随古人的脚步游览一番。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春游踏青的传统,春天是四季中最诱人的季节,花木以娇嫩、迷人、生机勃勃的色彩,唤起人强烈的审美冲动。
从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开始,游人便兴致勃勃地探梅迎春,饱览一年中最繁华富丽的风光。
江苏省吴县光福镇西南,有一座邓尉山,因东汉太尉邓禹隐居而得名,素有“邓尉梅花甲天下”的美誉。花盛时,漫山梅林盛开,香飘十里,一望如雪。赏春,不如就以此为起点。
初春于邓尉山赏梅,最早可溯至汉代。《光福志》记载“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
到了清朝,更因巡抚宋荦题镌“香雪海”摩崖,而名著吴下。诗人孙原湘描绘此地梅花之盛,有诗曰“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香雪海”还成为了乾隆下江南的必游之地,现仍留有御书碑一块。
梅花报春后,百花竞放,“花朝月夕”,也是游赏佳时。
所谓“扬州帘卷春风里,曾惜名花第一娇。”最美的季节,就应当去最美的地方。扬州的春,有大运河的潋滟水光,有花红柳绿的瘦西湖,有二十四桥的明月,更有隋炀帝魂牵梦萦的琼花。扬州的春,几乎包含了中国人对江南的全部想象。
历代名人雅士都争相在此题笺斗韵,王十朋评鉴“千叶扬州种,春深霸众芳”;宋朝欧阳修建无双亭,盛赞扬州: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古人的诗词华章,穿过历史的风烟,仍然氤氲在今人的心中。
到了暑天,我国各地都有观荷纳凉的习俗。
“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荷花因其易于栽培,又花品高洁,自古就备受人们喜爱,遍植各地。
有两处的荷花,尤负盛名,让人情愿在此“余生寄叶舟”。
在南方,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曲院风荷虽然如今已不能采莲,却仍有“莲叶何田田”的韵味。白日,这里可以在花港赏玩活泼的鱼群,去柳林聆听婉转莺啼;到了夜晚,“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又是另一番景致。
在北方,则有“微山湖归来不赏荷”的说法。微山湖是北方最大淡水湖,十万亩荷花接天连叶,红白辉映。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夏,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深秋,都能在千顷碧波间尽赏荷花各时期的倩影。更有渔家采莲女歌之舞之,增添荷香的诗情画意。
不比春花的娇羞和夏日的明艳,秋天易使人感伤于离愁别绪。但秋之绚丽并不亚于春,秋林饮霜、丹翠变化,其深沉之美,更犹有过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自古以来,文人就从秋日金色的丰收中,审度自身的命运轨迹。
自从陶渊明写下“怀此贞秀姿,单为霜下杰”的名句后,名士纷纷对秋菊情有独钟,并以菊花的隽雅姿容、高风亮节自比,正如元稹所言“不是花中爱此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名类纷繁色色嘉,秋来芳菊最堪夸”,不仅风流雅士,菊花也因平民百姓的喜爱,成为了北京金秋的盛景。“都门菊花,种类颇多,满街高呼,助人秋兴。然称其名曰九花,殆以菊花至九月盛开故耶。”《京花百二竹枝词》里这样描绘北京赏菊的盛况。
而菊花更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道奇观:“酒垆茶肆,亦多栽黄菊,于街巷贴布招曰:某茶肆新堆黄菊山可观”,无论男女老幼,都在此沉醉秋光,享受生命的爽朗勃发。正所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冬季因花木凋零,总与严寒、凋零、萧索联系在一起,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些景观,唯有在冬季,才能显出其独特的雄姿和坚韧的品格。
徐霞客就喜爱在冬日登山,山峦此时经过朔风冰雪的洗涤,一切冶艳伪装都荡然无存,恢复赤裸阳刚的本来面貌,给人以强劲的震撼。
世人皆知“黄山归来不看岳”,却不知“黄山四季皆盛景,唯有冬季景更佳”。雾凇、雪凇、冰凇、飞雪、积雪、冰瀑布……千变万化的冰雪、瞬息万变的云雾,更给莽莽群峰增添一分若隐若现的空灵。
“雪意千山静”,在此山寒水瘦之时,不必担忧草木虫蛇的干扰,正是登游开阔视野,感受宁静悠远的绝佳时机。
正如画家顾恺之所言,“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我国地域广袤,旅游资源丰富,四时美景,委实赏之不尽。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为旅游注入了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说到哪处风光最能代表四季特色,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以上种种列举,也仅为部分名家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更多中国特色的旅游等待我们去挖掘欣赏。
编辑制作:吴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