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总谱
最近,一段名为“精神病医院合唱团演绎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记者发现,这几年,以另类形式表演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公司年会或晚会的热门节目,甚至还曾被搬上电视荧幕。这些视频中,这首抗战歌曲被表演者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全程“恶搞”,引得台下哄笑不断。虽然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已经被多个视频网站下架,不过,由此引起的篡改经典、亵渎艺术的话题仍在发酵。
2017年1月网友上传的一段“熊猫明历险记剧组”新年晚会视频里,《黄河大合唱》则被篡改成了“年终奖”版,歌词低俗。表演者戴着熊猫图案的帽子唱到:“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
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被黄河的险峡急流和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场面所震撼,回到延安后挥笔写下诗作《黄河吟》。同在延安的作曲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在抱病期间用六天时间谱就了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对于这些恶搞视频,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看到后气得一晚上没睡,她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冼妮娜直言:“我是很反对的,我父亲是用血和泪来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之魂,不朽之作。严肃的音乐这样来调侃,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
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也表示,他难以接受这种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恶搞行为,并且不可原谅:“我特别愤慨那些主办这些节目的人,他们自己的年纪不小,他们会对抗战文化有印象,但是他们却没有感觉、是麻木的,还在以一种廉价娱乐大众的这种情绪下来组织,那我觉得难以接受或者不可原谅。”
文艺评论家陈先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表示十分担忧:“年轻人对红色历史缺乏了解和敬畏,恶搞更多的是源于无知。”他认为,年轻一代要多学学近代史,特别是在对抗战历史、抗战歌曲多些了解之后,就会发现恶搞这些承载民族情感的历史记忆是多么幼稚。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的一篇名为《别用恶搞毁了艺术》就指出,恶搞式表演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本身并非没有底线。以恶搞经典作品的形式取乐观众,既不是传承经典,也绝非艺术再创作。《黄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是八路军东渡黄河、饮马太行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是全民族觉醒、同日寇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说它是“民族之魂”“不朽之作”毫不夸张。为图搞笑而篡改这一反映民族救亡之声的代表作,显然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对民族精神的挥霍。
目前,网上仍有多个恶搞版本存在,包括歌词篡改、年会乱舞、猫咪指挥、宿舍表演等形式。对此,有法律人士提醒,网络平台不是法外之地,把恶搞作品上传到网络服务器,就是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服务器的所有者、管理者如果明知是侵权作品,仍然不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也要承担侵权责任。
▲《黄河大合唱》成为不少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图为油画: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
近些年,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层出不穷,一些红色经典也莫名被恶搞中招,涉及国际歌、东方红、地道战、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等。而网上也曾流传出“国歌被改成股歌”的消息,严重损害国歌尊严。“起来,还没开户的人们,把你们的资金全部投入诱人的股市。中华民族到了最赚钱的时候,每个人都激情地发出买入的吼声!快涨、快涨、快涨!我们万众一心,怀着暴富的梦想,前进!前进!前进!进!进!”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经典作品可以有不同形式的改编和诠释,但娱乐必须有底线。为了娱乐、哗众取宠去篡改作品,是对于经典的亵渎。这样的恶搞视频,对年轻一代造成错误引导和对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恐怕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编辑制作:徐璐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