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李征
昨天,《大数据时代》作者、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牛津大学网络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应邀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杏坛高议”文化讲坛,向数百名师生讲述“与大数据同行:学习与教育的未来”。
舍恩伯格在讲座中强调:“大数据正悄悄地影响到教育体系的每个层面,对于全世界的学习与教育活动,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大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效率的,并且揭示那些过去无从发现的谜题。”不过他也表示,大数据技术不能被滥用,决不能被用来隔离学生,制造不公。
大数据实现学习的“私人订制”
今年,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合作出版了《与大数据同行——学习与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文版即将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昨天的讲座由于座位有限,舍恩伯格现场邀请无法进场的听众坐在讲台上,竟坐满了半个讲台。
舍恩伯格说,是当下蓬勃发展的在线教育催生了大数据,使得教育不只是“你讲我听”、考试评分或是选修科目,“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判断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学习层面”,进而可以基于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的“私人订制”。
“你能想到吗?在大数据时代,最容易发现和解决语言学习难题的,是手机和电脑软件设计者,而非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舍恩伯格以曾获“谷歌年度最佳应用”的语言学习软件“多邻国”为例,向听众展示大数据的魔力。其创始人路易斯·冯·安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他设计的这款应用现在已有上百万的人用它来学习语言,“应用设计者其实对于如何学习外语所知甚少,但他们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学习者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从而给出帮助他们更好学习的办法”。
舍恩伯格自己也深刻体会过大数据的魔力,亚马逊网站曾推出《大数据时代》的Kindle版电子书,“亚马逊电子书的精髓就是可以收集很多数据,知道读者阅读每一页花费几分钟,有多少读者因为书很乏味而不愿意读下去……有了这些数据后,亚马逊就会研究这本书哪里可能需要改进。我得到的一个反馈,就是这本书被读者标注划线最多的10个句子。让我惊讶的是,这10句话没有一句是我预测到的!换句话说,我的读者读这本书和我的写作角度是不一样的。”
大数据技术不可用来隔离学生
舍恩伯格表示,大数据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趣味性。学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也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从而减少社会收入差距和社会差异,“我们第一次拥有了强大的实证工具,让我们能了解如何教、又能了解如何学”。他强调,大数据给予了我们更全面、更精细的视角,它改变的不只是学习方法,更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那么,如果大数据表明某人不适合学习工程专业,但他对工程非常感兴趣,又该怎么办?对此,舍恩伯格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们必须确保数据以及数据的分析不能把学生隔离开来,大数据的用途只能是提高学习!”他强调,应该利用大数据改善学习,而不是通过大数据淘汰掉不好的学生,“我们不能跟学生说,因为你不够聪明,所以你做不了医生。这些滥用大数据的事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有听众据此提问:大数据技术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吗?能不能帮人类做决定呢?如果可以,那么人类的作用是什么呢?舍恩伯格对此笑称,这是因为人类拥有计算机以及大数据分析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非理性”。“大多数时候,我们理性地利用数据,但有时我们是具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而且这种非理性会给我们一种创造力,给我们一种看事物不同的方式。就像iPod和iPhone,在它们被发明之前,谁能预测出它们来呢?因此,我们人类可以想象没有预测到的东西,这就是基于数据上的理智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