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曾经,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赢得了无数观众的眼泪和感叹,一位普普通通的入殓师为人们启示了生命的真谛,使该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而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就有一位家境富裕、养尊处优的女子,不顾世俗偏见,入行殓仪师之职,数十年如一日,用真诚良善送别亡灵,以大爱大义面对生死。
她是中国第一位从事殡葬行业的女殓仪师,同时也是首位在中国传播先进殡葬文化的先驱邝金枝女士。
邝家的奋斗史
1901年,邝金枝出生在上海虹口,祖籍广东开平,是典型的上海广东人。邝金枝的父亲邝锦池十几岁就在香港学习两餐烹饪,会英语和葡萄牙语,积了少许钱财,光绪年间来沪谋生,在广东人集聚的虹口武昌路同德里七号开了家小小门面的“万福西餐馆”。
说是西餐馆,其实相当现今的快餐馆,下面做铺面,阁楼住家,老板厨师伙计账房都是他一脚踢,老婆清洁打扫洗碗一手包,标准的夫妻老婆店,每天要忙碌到深夜十一二点,以养活八个子女。经多年辛勤经营,西餐馆生意节节高升,邝家殷实了,就搬到东宝兴路173弄前后共有四个小花园的房子,三代同堂。邝锦池发达后热心公益,在虹口开办“怀安堂小学”,供贫穷孩子入学。
此时的邝家,三代同堂,团结一致,人丁兴旺。西餐店之外,子女们还分别在当时电话局、铁路局供职,这捧的可都是铁饭碗,邝金枝也嫁了个留学日本的西医师。丈夫精通英、日两语,为邝家带入不少西方新理念,并为邝家在经营生意上提供不少方便。此时是邝家的黄金时代。抗战前几年,邝锦池夫妇带了子女一行回广东开平老家探亲,随行带去皮蛋、白糖、猪油渣、面包粉,分发给众乡亲,再大修祖坟,颇有衣锦还乡之势。回沪时,几乎全村人出动,将他们送到码头。
入行殓仪业
邝金枝的丈夫付名若是位西医师,医药界朋友颇多,其中有一对美国人司各脱夫妇。司各脱先生是当时上海赫赫有名的万国殡仪馆总经理,司各脱夫人就是万国殡仪馆的遗体化妆师。因为业务需要,太太常会向邝金枝的丈夫请教一些遗体防腐的技术性问题,故而两家人是老朋友了。
一次饭局上,司各脱夫人感慨业务繁忙,心有余而力不足,邝金枝的丈夫建议她收几位徒弟作帮手,司各脱夫人叹气说,在中国要收这方面徒弟难上难——抛开传统观念认为这个行当晦气霉气不算,这个行当需要相当的医学、药学和解剖学常识。在西方,需经专门医科大学培训,与中国人世俗概念中的殡葬从业人员完全不同。再说,遗体整容也是西方概念,当时中国的殓葬文化在这方面是空白。即使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遗体化妆也只在洋人和有钱的中国人、社会名流、大明星间才流行,属十分奢贵。在上海也只有外国人办的万国殡仪馆和中央殡仪馆才设有这项服务,故而收入也颇可观,问题是有文化有学历的青年都不愿意入这一行。
邝金枝的丈夫听罢,回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太太说:“这个行当倒是更合适女性,且没有人老珠黄不值钱之忧,反而越老越值钱,一直会吃香的。不如你拜司各脱夫人为师,此技一旦修成,够你一世衣食无忧,在任何国家都是永远需要的。”那年邝金枝27岁,虽然生活优越,她却一直十分向往做个职业女性,不想一辈子都囹圄在家庭中。
听了丈夫的话,邝金枝有点心动了。平心而论,作为—个普通主妇、母亲和太太,她的境界当时尚未达到服务人民、服务大众的层面,只是“一技傍身”这句话,十分触动她——她有三个儿女,还有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国人天生有忧患意识,这或许与长年的兵荒马乱局势有关。
初时,邝金枝也心存忌避,不过,因为丈夫是西医,她见惯了丈夫写字台边的整副人形骨骼,丈夫手里也不时一面摆弄各种头盖骨一面做笔记。受丈夫影响,她是那个时代女性中少见的无神论者。就这样,在医生丈夫的鼓动下,她毅然拜司各脱夫人为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殓仪师。
抗战爆发后,邝家生意受到惨重损失,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事爆发,日本人进入租界,一应海关、铁路局、邮政局等英美企业全被日本人接管,原先供职电话局邮政局的邝家家人纷纷失业,再加此时邝金枝丈夫亡故,更是雪上加霜。不幸中正应了丈夫的那句话——“一技傍身”。在那个非常时期,就是亏得邝金枝那一身绝技,与家人一起同心同德,硬是将新闸路福康里28号那三开间的石库门邝宅支撑下来。
以大爱大义面对生死
如果说,一开始邝金枝是将这行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而从事殓仪师数十年之后,她已对生死大彻大悟,这足以令她从大爱大义、服务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个“冷门”的特殊专业了。
说这是一个冷门专业,除了从事者少、专业偏门外,这也实在是令人觉得阴幽冰冷的职业。从入行开始,邝金枝跟着司各脱夫人和另一位外国太太,在万国殡仪馆学遗容化妆。上海开埠以来西风渐进,同时也带来西方的殡葬文化,为逝者整容化妆,并在特定场合——殡仪馆入殓,这一套都是西方传人的丧葬文化。但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般老百姓仍习惯在家里进行传统吊丧仪式。
邝金枝从实践中感受到,中年女性做殓仪师更合适。因为女性天性善良富于同情心,且细心柔情,由她来照顾、送别逝者,家属会很放心安慰。邝金枝认为,做遗体化妆师其实最需要的不仅是胆量——胆量是可以培养的,更重要的品质是诚实,因为死者家属往往会把各种名贵的财物、首饰等给死者随身带上,这就十分考验入殓师的德行。
邝金枝(右二)与她的二子一女在上海
邝金枝天资聪颖,在遗体防腐消毒和化妆上技术优秀。遗体化妆需要多方面专业,包括外科手术专业,如遇上意外死亡,就需要将断骨移正,塞入棉花,使其平整再缝合。邝金枝有医生丈夫的专门指点,且又是唯一的中国人,很快享誉此行。不少名流达人去世后,其家属指定要邝金枝做殓仪师,她还常被特别邀请去南京、北平、广州、天津等各大城市,为去世的名人化妆。
在邝金枝的殓仪师生涯中,曾送走好多明星名人,如因情自杀的红星林黛(程思远的爱女)、武打明星李小龙、李嘉诚的夫人……当年越剧名伶筱丹桂自杀,家属也指名一定要邝金枝为之殓仪。此外,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胡治藩的母亲、鲁迅先生等名人遗容化妆,都是在邝金枝女士参与下完成的。
其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她记忆犹新:李小龙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那天,大批记者冲破障碍进入,将邝金枝团团围住,强行要拍摄李小龙的遗体。为了死者的尊严,邝金枝当然不肯让未经化妆的李小龙遗容曝光,可惜在众人推搡挤迫之中,阴差阳错,她口袋里的钥匙掉在地上也浑然不觉,被人捡去开了殓房的门,偷拍到李小龙的遗容。为此,邝金枝自责了好一段时间,觉得对不起死者。
对“殓仪业”的敬业之心
邝金枝的二公子付先生,在香港新华社体育部任职,退休后旅居加拿大,其性格乐观幽默。由于父亲早逝,母亲独立挑起抚养三个子女乃至整个邝氏大家庭之职责,付先生至今仍记得:“八一三”战事爆发,外祖父在虹口办得火火旺旺的西餐厅被迫关闭,家人也纷纷失业,受此刺激外祖父突然中风去世,全靠母亲邝金枝一人的收入苦撑这一家三代大家庭。邝金枝的二子一女后来个个学有所成,付先生认为母亲的独立和敬业,对子女的影响颇大。
笔者问过付先生,少年时在同学面前,有无因为母亲所从事的这个特殊行业而觉低人一等,或在同学问有所忌避。他坦承“有”。虽然他自小已习惯在母亲的办公室做功课,所谓办公室,就是殡仪馆内的遗体化妆间,一条布帘将其一分为二,里间就是遗体,一帘之隔的外间,放一张写字台还有一个洗手池,就是母亲的办公室,空气里弥散着强烈的爱慕尼亚药水味。有时布帘未拉拢,还看得到里面直挺挺的盖着白布的遗体。
付先生记得,母亲从小对他们教诲严格,或许她深知在上海求生之道的艰难,所以对子女的功课抓得很紧,排行老二的付先生自言自己从小顽皮贪玩,因此母亲一定要求他一放学就到自己的办公室来报到,在她的监督下做功课。所以,久而久之他对母亲的工作环境已很习惯,一点不觉恐惧,可以一面做功课,一边吃鸡蛋糕和花生糖。说到花生糖,他记得母亲最喜欢吃一种上海老字号的“花生牛轧糖”,邝金枝终身有个习惯,就是边工作边嚼花生牛轧糖。付先生说因为此行很消耗体力,且没有时间规律,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所以母亲以此来维持体力,形成了对花生牛轧糖的特别嗜好。
香港传媒曾有一则对邝金枝的报道:一名年轻女记者战战兢兢地进入邝金枝的办公室,邝金枝正在为遗体化妆,完了她出来除下橡皮手套,洗了洗手就剥了一粒花生牛轧糖入口,并顺势也递了一粒给记者,年轻的记者吓得怎么也不敢伸手接。付先生很体会这位年轻女记者的感受,回想自己年少时,也仍一直对外称母亲为“化妆师”,甚至在谈恋爱时,他对女友也说“母亲在香港做化妆师”。女友还以为他的母亲专门为大明星化妆,一直死盯着他要有大明星的签名照片,弄得他哭笑不得。不过到了他有点人生资历,特别看到母亲在社会上乃至海内外享有的信誉,他自己对这项特殊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享誉华人圈
作为这个特殊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华人专才,邝金枝在海内外声誉颇高。1950年,香港殡葬业一哥、专办港九达官贵人的香港殡仪馆老板肖明以高薪诚意邀请邝金枝加盟,并授以香港殡仪馆首席殓仪师之誉。邝金枝离沪赴港,就此为之服务终生,成为享誉香港、东南亚以及美、加华人地区的首位女殓仪师。
遗体化妆师之职又有别于其他殡葬专业,加上专才奇缺,邝金枝除了专职服务于香港殡仪馆外,还常常手提化妆箱,串奔于各殡仪馆之间“赶场子”,据港九习俗,除殡仪馆方付酬外,丧家都会送红包(在港属合法),民众一致认为他们确实应该得到这样丰厚的回报。
香港媒体对邝金枝的报道
在1980年代,殓仪师学艺起码要三年时光,且是边实习边学习。实习期由殡仪馆付底薪三四千港元一个月,在1980年代已属可观,丧家红利另计。如果走穴外出接活,一单三千元打底,报酬很诱人,但世俗偏见压力太大,从业者仍少之又少。年轻人鲜有加入此行的,邝金枝也为后继无人而耿耿于怀,她曾尝试过几次在相熟的亲友中物色学生,但都因此行特殊性而不成。
因后继无人,邝金枝工作十分繁忙,赴港几十年来直至高龄退休,她每天坚持上午九时去殡仪馆上班,在停尸房巡视。因人手不够,她常常需独自在工作室加班……几十年来,经她手送至天堂的以平均一天近十位算,少说也有五六万人。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香港的遗体化妆师只有四位女士,她们分别为陈美龄、郑美玲、干韵芝,再有就是邝金枝,另外三位都是她学生。得她真传的几位女学生,如今都已经是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如加拿大华埠的女殓仪师,成为此行当的殿堂级人物了。其中护士出身的陈美龄女士,是邝金枝所收的第一个徒弟,也是香港首位赴美深造遗体化妆防腐专业技术的专才。
用真诚良善送别亡灵
邝金枝认为,替遗体化妆,远非普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和表面化。邝金枝认为眼、鼻、嘴三个部分,直接决定死者遗容的神态。因为人过世后的形状,可以说千奇百态,如车祸、凶杀、跳楼等去世的遗体,面部会残缺不全,其形状恐怖,所以化妆师不但要凭技术,还必须富有爱心,根据不同的死状进行整容化妆,尽可能让死者的家属安心。另外如年高致死者,邝金枝觉得不宜化妆过浓,而年纪轻的可以稍亮一些,但也不宜太娇色;即便是凶人,既然去世了,也应力求使他们的遗容朴实安详,在她的手下,逝者都是平等的。
在邝金枝几十年的殓仪师生涯中,经她手化妆的除中国人外,还有日本、英国、印度、菲律宾、美国等不同国籍的人,而他们中间又有着大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邝金枝在每次化妆前必定要问清死者的信仰,问清有什么忌避的,以示对死者的尊敬。有人笑她何必如此认真,反正“死人不知道”,这时她会很气愤地回答:“你懂得职业道德吗?”
邝金枝常常教诲她的学生,做殓仪师除了技术高超外,最主要的是要善良、诚实、耐心,在仪态上更要平易近人。死者家属的心情,总归是伤心烦乱的,这时就更需要殓仪师不厌其烦尽量满足丧家的要求,代替他们送死者最后一程。
当年诚意聘请邝金枝来香港的殡仪馆董事长肖明去世后,其遗体化妆入殓责无旁贷地非她主持莫属,邝金枝也诚心诚意接受。邝金枝坦言,如果说当年她入这门偏行仅是为了养家,那么到了她春华秋实的职业流金岁月,自己已经将此视为上天赋予自己的天职。
邝金枝为人豪爽,颇具大丈夫气派,在工作之余,她喜欢游泳、爬山、环游世界。生性豁达乐观,使得邝金枝的外貌显得十分年轻,年过八旬时看上去犹如五十开外。她在香港各界都拥有许多好朋友:从粤剧名优到电影明星,贵妇名媛常常邀她一起结伴喝下午茶,或参加各项慈善舞会——谁能想到,这位与遗体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女性还是一位舞林高手呢!
1988年,邝金枝在香港去世。出殡之日,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区的殓仪师几乎都来送行,众多受惠过她的市民纷纷赶来,悲切地与她依依痛别,各大报章连篇报道,场面隆重,以纪念这位中国殡葬业的一代宗师。
来源:摘编自《档案春秋》
原标题:《邝金枝:中国第一位女殓仪师》
编辑制作:徐璐明
图片除注明外均为电影《入殓师》剧照
责任编辑:邵岭 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