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正在东方卫视播出的大型素人喜剧综艺节目《笑傲江湖》第二季自开播以来,以破2的收视率蝉联全国同时段综艺节目冠军。但收视走高的同时,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被反复提及——被贴着“上海出品”的标签,舞台上摩肩接踵的却都是来自北方的表演者。目前的节目似乎印证了电视界“喜剧不过江”的说法。
不知从何时起,一说起电视喜剧,观众想到的就是相声、小品、东北二人转,也习惯了节目中浓郁的北方方言。同样的情况在这一季《笑傲江湖》中也显而易见:已播出的6期近40个节目中,明显属于东北二人转以及京味相声的至少有14个节目,而算得上传统南方喜剧的只有一个,比例惊人悬殊。
南方人到底还需不需要喜剧?长江真的是南方喜剧人难以逾越的天堑吗?
电视放大喜剧小品,却也让观众忽视舞台喜剧
长江以南真的没有带有南方印记的喜剧了吗?
单看《笑傲江湖》的播出,或许的确如此。节目观察员冯小刚就有切身体会。在录制现场,冯导不止一次呼唤南方喜剧快快现身,因而当一对武汉表演者登台时,冯导是寄予厚望的,然而节目终了,冯小刚直言自己从满怀期待落入无限失望。
同为节目观察员的郭德纲从行业角度将问题一分为二。一方面表现在电视上,“现在南方喜剧整体在衰弱,这是事实,不用回避”。郭德纲说,羊年央视春晚最后一次彩排,上海滑稽演员钱程表演的独角戏被陕西演员苗阜、王声的相声取而代之,就是典型案例。但另一面,在更广阔的民间舞台,郭德纲称自己从未看低过南方喜剧:“我到全国各地去演出,地方方言的喜剧非常多,且相当红火。我曾在南方某地演出,当地喜剧演员登台一开口,台下气氛马上就热烈了起来。”
郭德纲的话里有着弦外之音——电视喜剧与舞台喜剧,其实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巧的是,就在《笑傲江湖》面临课题的同时,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中节”之上海国际喜剧节也正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中国北方的演出团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滑稽剧团分别奉上普通话版和上海方言版的喜剧表演。喜剧节上不仅有中国国内的剧目,来自韩国、法国、塞尔维亚的海外剧院也有相当的票房号召力。
喜剧节艺委会委员喻荣军分析:“作为喜剧门类中的一支,电视喜剧小品因媒介优势而成为传播最广的喜剧样式。但也恰是因为电视的放大功能,让常年看电视的观众误以为,喜剧就是电视里的小品、相声等曲艺类表演,但实际上广阔的戏剧舞台上,喜剧从来是重要的一支。”在他看来,所谓“南方没有喜剧”,其实特指在用普通话播出的全国性电视平台上被北方喜剧所遮盖了,“事实上,电视受到传播的限制要讲究普通话用语,但舞台表现更自由,在多数电视观众忽略的演出舞台上,方言喜剧、外语喜剧照样能顶半边天”。
方言固然是南方喜剧的桎梏,但创意可以另辟蹊径
既然舞台上有各种语言竞相绽放,那么现在的问题变为,电视上真的不适合表现南方喜剧了吗?
由于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差异,这个命题似乎只有一个答案,就像上海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王汝刚解释为什么滑稽戏上不了春晚一样,“因为观众从听觉里的上海方言转化成视觉上的普通话,哪怕只是0.1秒的耗时,这对讲究节奏的喜剧来说都是致命的”。没有早一秒,也不会迟一瞬,笑点就在恰到好处的那一刻才会爆发。
那么电视上从此南方喜剧小品只能销声匿迹了吗?东方卫视中心独立制作人、《笑傲江湖》总导演朱慧并不认同。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朱慧坦言,自己对南方喜剧是有私心的。为此仅在上海一地,节目海选就做了整整30场。可即便报名参赛的选手南北比例达到4比6,南方也难找到出类拔萃的节目,桎梏就在于方言实在不适合全国性的电视传播。困顿之时,朱慧反而豁然开朗,“既然语言不通,那就另走一条路,南方喜剧可以凭创意突围”。
于是,本季节目中,观众看到了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驯养员领着一对猩猩伙伴齐上阵,生于魔术世家的苏州小伙子带着他的魔术道具走上台来;还有浙江的民间艺人凭憨豆式的默剧逗乐;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兄弟组合以口技取胜。朱慧说,虽然这些南方系的表演都剥离了语言要素,以致于令观众分不清地域特征,但这正是南方喜剧另辟蹊径的聪明之处。“语言可以在喜剧中占完全主导,但也可以退而居其次。南方在语言上不占优势,那就玩哑剧、肢体剧、黑光剧,出奇制胜。”朱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