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国国家日”期间,各国嘉宾来到浦东张江镇阳光花城江薇居委走访考察,与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成员一起体验健身游戏掼结子(翻麻将牌)。图/视觉中国
编者按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昨天在上海结束。作为大会主办方,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健康工作探索,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大会“中国国家日”期间,全球400多名健康领域代表在上海16个区实地了解、感受着一个个健康促进的鲜活案例。此次上海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赞誉“上海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世卫组织驻华总代表施贺德表示,“上海经验”值得全球推广。
本报今起推出“全球健康·上海经验”专栏,分享上海这些年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形成的成功经验。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记者 陈 青
现场回放
中国老人真幸福
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大半辈子的贡献后,逐渐老去的城市人回到社区能干什么?他们的健康如何保障?在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国国家日”期间,全球健康领域代表走访了上海的不少社区,看到上海老人在社区里参加编织社、合唱队、舞蹈队等丰富的文体活动。快乐、健康的上海老人,引得外国代表纷纷竖起大拇指。
一名美国的参会代表感慨:美国的社区里设施很齐全,不缺硬件、不缺钱,但是老人有一种孤独感,中国的老人们在社区聚在一起,很快乐,很幸福。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奥莱格·柴斯诺夫在参观松江的社区后说:很欣喜看到中国政府做出的努力,健康由单纯的专业人参与转变为政府全面参与,这对推动这项工作很有益。大会上,我们看到很多政府官员参与健康工作,这是本次健康大会的一个亮点。
上海经验
政府主导,跨部门合作
上海在2003年就迎来了健康促进理念和工作方式的深刻转型,宣布开展建设健康城市活动。各级政府把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列入核心议事日程,从公共财政予以切实保障,全市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县政府为成员单位。目前上海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已涵盖40多个委办局,纵深到16个区,政府强势推进、跨部门紧密合作、社会广泛参与,“健康融入万策”的理念,正在上海逐渐形成。
案例解析
提前布局,实施“9073”计划
今年70岁的李阿姨有多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无奈大多数医院都没法接受她入院治疗。但是前几个月,李阿姨却等来了好消息:居委会干部告诉她可以先通过评估(老年统一需求评估),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入住养老机构。
李阿姨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入住的这家敬老院,是闵行区莘庄镇政府全额投资的,也是闵行区探索医养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在敬老院里,老人不仅每周有许多活动,更重要的是,每周都有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上门查房。一旦发现病情反复需要住院,社区医生会联系上级医院,及时让老人住院接受专科治疗,如果需要康复治疗,还可以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训练。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告诉记者,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因此,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与相关部门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和部署下,将医养结合和老年护理工作作为重点加以推进。在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中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统筹、结合与优化,满足老年人群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已成为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邬惊雷说,早在多年前,上海市政府引导提前布局,由民政、医疗、社保、财政以及各区共同参与,推出“9073”养老计划,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社区养老,3%的老人机构养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院,并对每张养老护理床位提供财政补贴。
目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6大类141项基本服务项目中,69项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群,包括社区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舒缓疗护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等。上海还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服务,整合各类养老护理资源,由护理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同社工、志愿者上门提供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医疗护理等服务,推进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的有机整合。
在上海,社区还开办了大量托老机构,并通过社区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里,这也是最近正在推进的新做法。2015年底,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签约率已经达到100%,而社区托养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签约率达28%,这个比例,2016年底要求达到50%,2017年底要求达到100%。
健康未来
探索老年照护需求评估
据了解,上海正在积极探索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试点工作。
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和评估指南已经制定完成,并将分散在卫生、民政和医保的老年服务评估标准进行整合完善,建立全市统一的服务需求评估体系。根据评估分级结果,对应居家照护、机构养老和机构护理等多部门的服务,逐步实现更为有效的老年照料与护理资源的配置。
目前,评估标准已在金山、徐汇、普陀等区开展试点,收到评估申请1.5万例,完成了1.1万例评估。一年之后将在全市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