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张留南不顺理,你应该叫南留张,既顺口也好记!”
这句话,就是一百多年前成立的银器工作室——“南留张”的由来,寓意是张留南师傅做的银器,一件也不留,全部卖光。
多年来,“南留张”的银器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一直深受顾客喜爱。
桌子上的这些工具,记录了每一件精美银器的制作过程
在机械化生产替代手工劳作的今天,很多能工巧匠和他们的传统手艺,正在渐行渐远,难以寻觅。
然而,“南留张”经过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不断创新,给传统手工银器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雨小荷这就带大家走进这间老字号~
壹
曲径通幽处
穿过济南老城区清冷的街巷,在石板路的尽头,有条街叫启明街。
街北头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大门,上面挂着“南留张”的牌子。
和招牌一起挂着的,似乎还有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动人风范,也显示着“南留张”传承匠人精神的决心,和对传统技艺的热爱。
院儿虽小,却是绿植的天堂
进了小院,雨小荷才体会到什么叫别有一番天地,不大的院落里栽种着各色各样的植物,有的枝叶很密,有的藤蔓很长,整个院子都被笼罩在了叶荫下。
四合院虽然不大,但打扫得整齐有序,诉说着老济南的魅力。
贰
银壶从零生
要制作一把精美的银壶,完全是从零开始。
和章丘铁锅的砸法不同,银器需要不断变换锤子,进行成千上万次捶打,相对更精益求精。
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变换工具,极其细致
“丝绢若水”,形容的就是银壶倒出来的水,用银壶煮水,水更纯,如丝绢。
“南留张”做银壶的原材料是国家级的银锭,首先要把银锭处理成银片。
烧银产生明亮的火焰,照亮了这间小屋
从银片蜕变成银壶,这个过程需要淬火软化和无数次反复捶打。
壶体成型以后,还得不断变换各种类型的锤子,打磨塑形。
錾刻壶纹的时候,需要制作者的灵感设计,更需要心无杂念,因此,每一把壶都是独一无二的。
“南留张”的银壶精致美观,足可见张师傅匠心所在
“南留张”的传承人张振普回忆,小时候学手艺可不容易,那时候没有处理好的银片,只给一块银条,需要自己用锤子将它砸薄。
最开始,父亲只让他练习做形状,熟练以后,才教给他怎么把银子处理得干净、漂亮。
他说:“没有千锤百炼是做不好的,必须翻三倒四地去折腾。”
打造漂亮的银器,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那时候做银器的环境,比现在更加艰苦。
因为烧银对火很有讲究,不能用煤,那样会把银烧得发黑,过去也没有天然气,所以,只能烧汽油,到了夏天,屋子里的高温让人难以忍受。
普通的银片,经过张师傅的手变成了精致的荷叶
除了银壶,还有许多精美的银器,比如茶器、首饰、香插,都在张师傅的车间里诞生,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地方,全是他做银器的工具,其中包括一些老一辈传承下来的。
叁
匠心出新意
从张师傅记事的时候开始,一家人就在大明湖附近的一间门头做银器,家中有四个兄弟姐妹,父亲选中了年龄最小的他。
于是,他从小在旁边帮忙拔丝,耳濡目染。
张师傅19岁就掌握了所有的手艺,80年代曾到金店工作,90年代重新开始独立制作银器。到今天,已经30多年了。
这把银壶,跟了张师傅19年,有人出价七八万,他都没舍得卖
在采访张师傅时,他十分健谈,言语中能感觉出他是个务实、又很有追求的人。
他的神态很温和,但是一提到自己的作品,眼神里就会带着笑意。
一说起银壶,他就眉飞色舞
张师傅说:“不能照葫芦画瓢,必须创新,不然肯定会被淘汰。”
在今天,机器模具的生产速度非常快,而人工打造哪怕是一件小小的首饰,也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银壶更是动辄十天半个月。
创新二字,就是“南留张”成功的绝对优势。
张师傅的茶器,全部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张师傅一直秉持着在传承基础上创新的原则,擅长发挥自己的灵感,把作品的设计与济南的特色结合,比如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这些著名景点。
2018年参展的平阴玫瑰茶拨,设计灵感来自于当地的玫瑰
提起那些作品,张师傅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济南文化特色银壶和茶器。
这些精致的茶器,灵感都来源于济南的风物启发,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019年,他的作品《趵突泉西施壶》《一碗香插》获得了“振华杯”传统手工艺大赛的银奖,《一品清廉茶铲》《藕断丝连茶拨》分别获得山东省工艺品书设计创新奖的银奖和铜奖。
这个银壶,名叫蛙不鸣,总共只有三把。传说中,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壶身像蛤蟆的身体一样凹凸不平,并且錾刻了大明湖的景观,壶嘴像青蛙的嘴
张振普本人更是在济南传统手艺创新展中拿到了金奖,他的设计在业内很受欢迎。
蜻蜓依附在荷叶上,大明湖的美景就这样在银器上重现
随着我们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国民的养生观念也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
这两年,日本铁壶在国内很火,银壶也卖得很不错,许多商人搭上了赚快钱的“车”。
张师傅却一直追求文化内涵,不为市场妥协,他坚持独立设计、手工制作,慢工出细活,让自己的作品具有易使性、欣赏性和长久的生命。
别小看这间小小的工作室,在他的工作台面上,散落着小铁锤、模具、拉丝板、指棒等工具,光锤子就有100多把
这么多年,“南留张”的银器基本没有涨过价,也从不通过电商平台售卖,因为产时太长,一个人做不过来,常常供不应求。
虽然经济效益不算很高,但张师傅认为,这样才能实现自己毕生所学手艺的价值。
他说:“一门手艺的消失,就是一种文化的流失。”
荷花被錾刻在银器上,象征绵长又隽永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途径,而是树立一种对所做的事情、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正因为如此,“南留张”才传承了上百年,成为咱们济南一块响当当的“银字招牌”。
作者:夏言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