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赵梅报道)7月24日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确定的伊犁鼠兔物种日。伊犁鼠兔的发现者和保护者李维东发布了精心准备的《伊犁鼠兔的四季》短片。
短片由6年来布设在天山一带的几十台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素材制作而成。“发布这个短片,一方面是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另一方面让更多人通过短片认识中国新疆的这一特有濒危物种。”李维东说。今年7月,伊犁鼠兔正式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多年来,我和团队一直在为伊犁鼠兔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而努力,今年终于如愿以偿。”
37年前的偶遇 结缘一生
李维东和伊犁鼠兔结缘,是37年前夏季的一次偶遇。
那年7月,在伊犁从事鼠疫防治工作的他和同事们在尼勒克县的山区进行鼠疫疫源地调查工作,恰巧遇到一位牧民家里的孩子患上中毒性痢疾,从事过医疗工作的他,将孩子治好后,受邀留宿在这位牧民家里。
牧民家附近,有一个叫作加斯库勒的高山湖泊,和一座海拔3200多米的高山。
第二天清晨,李维东登上高山欣赏加斯库勒湖风景时,突然发现一处岩石缝里,冒出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动物,全身灰褐色,长得像鼠又像兔子。”他回忆说。
随后,他查阅了国内外各种资料,也联系了多位专家,依旧没有弄清楚这是什么动物。“当时,就想这小家伙有可能是一个新物种。”他说。
此后的三年,为了弄清小家伙的身份,李维东多次冒险来到天山主峰的悬崖峭壁间,寻找它的踪迹,终于,在他30岁生日那天,确定了这小家伙新物种的身份,并在1986年给它正式命名为伊犁鼠兔。
为读懂它的故事 经常攀缘悬崖峭壁
发现了这一新物种,还要了解它们的种群分布情况和生活习性特点。
“它们吃什么?喝什么?家族繁殖情况是怎样的?它们身上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都需要我们去弄清楚。”李维东说。
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他开始在沿天山一带的悬崖峭壁间行走。
“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它们主要活动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的高海拔山区,”李维东说,“我每次要去看它们一眼,都要先坐车到山脚下,然后骑马或者徒手爬到山顶,才能来到它们栖息活动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李维东曾在爬山中遇到石头松动,跌得头破血流。
一次次实地调查和探索研究,他终于摸清了小家伙的故事。
“它们虽然被发现得比较晚,却是一个古老的残留物种。”他说,它们属于兔形目动物,不喝水,只吃一些名贵药材类植物,如雪莲、红景天、青兰等。
“它们的粪便可入药,在《本草纲目》里面叫草灵脂,专治小朋友惊厥一类病症。”他说。此外他发现,它们的粪便和尿液,还是它们划分领地和相互交流的“工具”,“它们会用这种方式告诉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不要过来’。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向异性暗示,‘我在这里,你来找我吧’。”
它们还是独行侠,李维东和团队研究30多年来,从未见过两只鼠兔在一起。
希望更多志愿者来保护伊犁鼠兔
几十年的调查,李维东终于读懂了这个小家伙。然而,它的种群分布情况,成了他的忧虑。
“它们的数量从最初的3000多只,到现在已经不足1000只,”他说。起初,李维东并不希望伊犁鼠兔进入大众视野,“它们的外形可爱,我担心过多的人关注,会对它们生存造成影响。”实地的调查情况让他越来越忧心,“我们在天山南北7个县市设置的14个定位观测点,现在只有精河县和一号冰川两处还能观测到它们,”李维东说。因为人为干扰和环境因素,它们已经丧失了71%的栖息地。
后来,李维东的想法改变了。“我希望它们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建立专门的保护区。”李维东说。它们仅存的两处栖息地,也需要尽快保护起来。2015年,李维东成立了“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他开始四处宣传伊犁鼠兔,终于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两个保护区,今年7月,伊犁鼠兔成功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如今,伊犁鼠兔被越来越多人熟知,然而,李维东仍然在为它们的将来忧心,“随着年龄渐长,我感觉近几年爬山调查伊犁鼠兔,越来越力不从心,希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来参与这份工作,继续保护这一特有濒危物种。”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叶松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