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到民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文(chi)人(huo),他们不仅以文章著作显世,也因为吃货事迹出名,看看哪些文人,能当之无愧的登上民国文人吃货榜。
在北平
鲁迅在北平生活了14年(1912——1926),从这一时期的鲁迅日记看来,就能发现他去过的有名气的餐馆就有65家,包括:广和居、致美楼、便宜坊、集贤楼、览味斋、同和居、东兴楼、杏花村、四川饭店、中央饭店、广福楼、泰丰楼、新丰楼、西安饭店、德国饭店等等。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鲁迅去过的餐馆应该超过百家。
鲁迅吃遍北平八大楼,同和居的炸虾球和混糖大馒头,东兴楼的酱爆鸡丁,致美楼的抓炒鸡丝和糟溜鱼片都是他的最爱。
炸虾球
酱爆鸡丁
抓炒鸡丝
漕溜鱼片
偶尔他还涉足一些当时的苍蝇馆子,如和记小馆的清汤大块牛肉面,龙海轩的软炸肝尖,南味轩的糖醋黄鱼和虾子蹄筋都吃。
糖醋黄鱼
虾子蹄筋
这些餐馆里,鲁迅去得最多、最喜欢的是北京“八大居”之首的广和居,鲁迅当时住的山会邑馆(绍兴会馆前身),所在的胡同就斜对着广和居大门。如果有客人拜访,鲁迅甚至会直接让广和居送“外卖”到家里。
鲁迅喜欢广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用鸡蛋黄、淀粉、白糖、清水加工烹制而成。这道菜讲究烹制时动作快,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汤匙舀食时,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盘,三不粘牙,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还有解酒的功用。
三不粘
爱吃“三不粘”大概也与鲁迅爱喝酒有关系。鲁迅属于每顿饭必喝酒的人。他和郁达夫喝酒的次数最多。鲁迅酒量不大,经常喝得酩酊烂醉,而且在喝酒的过程中烟不离手。郁达夫在1933年曾作诗赠与鲁迅,其中两句写道:“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
鲁迅和郁达夫喝酒常用的下酒菜是炒腰花、辣鱼粉皮、砂锅豆腐等。广和居的炒腰花做法比较特别,用两口锅同时进行炒制:一口锅加猪油和花生油烧热,另一口锅里煮水,将切好的腰花放进热水去焯。
油温升到最高时,马上把腰花从水中捞出放入油锅爆,旋即放在漏勺里,留一点底油炒一些青蒜苗、木耳,再把腰花加进去快速的翻炒,勾好芡,加姜水、料酒、酱油、味精、糖、醋少许即成。先过水后过油,能让炒好的腰花呈金红色并保持脆嫩,非常适合下酒。
辣鱼粉皮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叫四川辣鱼粉皮,但这个菜实际上是老北京的菜,是北京菜中非常少见的加干红辣椒制作的菜品。
炒腰花
辣鱼粉皮
鲁迅嗜辣,我们都听过鲁迅吃辣椒解困的故事,起先是为了解困,但时间长了,就上瘾了。
《狂人日记》发表后,鲁迅曾请胡适在绍兴会馆吃饭,第一道菜就是放了辣椒的梅干菜扣肉。
这个菜胡适非常喜欢吃,但他好奇菜里有辣,便问鲁迅:“据我所知江浙一带人爱甜不爱辣,先生好像是个例外?”鲁迅答:“绍兴人确无吃辣椒之好,独鲁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支辣椒来,分成几段放进嘴里咀嚼,只咀嚼得额头冒汗,周身发软,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适之先生可以一试。”胡适听了大笑。
梅干菜扣肉
除了嗜辣,作为浙江人,鲁迅也嗜甜。
鲁迅每月的工资350块大洋,领了工资,鲁迅先去法国面包店买四十个奶油蛋糕,回家分给母亲、弟弟和孩子。他常在稻香村买点心,如:日本用豆沙做的羊羹,满族点心沙琪玛,杭州小吃猫耳朵,类似四川油麻元的山西煮饼,广东顺德用大米加糖水发酵的桂花或玫瑰伦教糕。
沙琪玛
猫耳朵
山西煮饼
伦教糕
关于鲁迅吃甜点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吃柿霜糖的情节。
一次朋友从河南给鲁迅带了一包柿霜糖,鲁迅打开一尝,“又凉又细腻,确是好东西”,迫不及待吃起来。许广平告诉他,这是河南名产,用柿霜制成,性凉,如果嘴上生些小疮之类,一搽便好。
但是这个时候迅哥已经吃了一大半了,“连忙将所余收起,预备嘴上生疮的时候,好用这来搽。”收好了,但是鲁迅总惦记着,以至于夜里都睡不着,实在忍不住,爬起来又吃掉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就又吃了一大半了”。
柿霜(柿霜糖由薄薄的一层柿霜做成)
迅哥在点心这件事情上格外的“小气”。一开始买来的点心除了孝敬母亲,也经常招待客人吃。起初,鲁迅是一视同仁的,谁料先生们的战斗力实在太强,常常“光盘”,让迅哥开始“戒心”,一旦男士前来,用落花生招待;女士前来,则用点心招待——“她们的胃似乎比他们要小五分之四,或者消化力要弱到十分之八”。
除了甜点的甜,迅哥还喜欢水果。
一天吃完饭,鲁迅出去喝茶,喝完茶,又去了杨家园子买葡萄,买了葡萄,直接就在人家摊上开始吃。
还有一次迅哥买了一些梨,晚上写作的时候一口气吃了三个,还在日记里头写“甚甘”,结果就犯胃病了,因为梨品性寒凉,不可多吃。
据说有一次鲁迅想念日本留学时吃的“青森苹果”,上街购买(也可能是托朋友购买),结果被日本朋友“强赠一筐”,鲁迅乐呵地就携之而归。
在上海
鲁迅的最后九年(一说加上零碎时间一共十年)在上海度过,在上海,他最爱知味观的叫花鸡和莼菜汤,德兴馆的扣三丝和虾子大乌参,梁园的扒猴头。
而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是绍兴菜的清炖鱼翅,油煎大头鱼(胖头鱼),什锦蒸蛋,梅干菜扣肉,梅干菜炒毛豆,溜鳝片,清汤越鸡,茴香豆,小香干等。
油煎(红烧)胖头鱼
什锦蒸蛋
梅干菜炒毛豆
溜鳝片
当然,作为下酒菜,肯定少不了螃蟹。
当年的螃蟹不像今天一样金贵,到了秋天, 正是河蟹肥的时候,江南一带就有大量的蟹上市。鲁迅喜欢买蟹到家里,隔水蒸熟,蘸加了姜末和白糖的醋食用,这也是现在江南地区蒸蟹的吃法。
有时候鲁迅会请弟弟周建人一家到家里品尝大闸蟹。1932年10月鲁迅日记第三次记述:“三弟及(王)蕴茹并食蟹”。
鲁迅还会让许广平去选购一些阳澄湖大闸蟹,送给在上海的日本朋友,比如镰田诚一(内山书店职员)和内山完造。
作为鲁迅最脍炙人口的名言之一,“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今春的两种感想》),想必螃蟹在盛产蟹的江南人眼中是一种其他食材不可取代的存在。
在《朝花夕拾》中,先生这样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别处的美食再好吃,吃进去的仅仅是口舌之福,故乡的菜肴再平淡无奇,吃到的是一种烟火人家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他乡的珍馐肴馔,五花八门,色彩缤纷,固然让人惊喜;而故乡的粗茶淡饭,纵然平平无奇,司空见惯,多日不见,却总让人怀想。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孙欣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