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以来,美国社会骚乱持续升级,由非洲裔公民弗洛伊德死于警察执法过程引发的抗议示威,已经蔓延到了美国多个州市。
针对乔治·弗洛伊德被害引发的示威和游行遍布全国,其中大部分为和平示威
不难理解,这次执法事故只是一个导火索,美国多年来积累的无数社会问题,叠加上疫情期间民众生活无着,才是引爆社会动荡的现实原因。一些老生常谈的因素,是美国逐渐扩大的贫富差距、地区差异、穷人生计福利问题,以及少数族裔的歧视问题。
加利福尼亚-奥克兰,示威者与警察对峙(图源:Shutterstock)
而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美国已经与立国时截然不同的种族人口结构。
美国的人口划分依据
新大陆上的美国是全世界最典型的移民国家。而在美国的现代主流精英口径中,美国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正是基于这种对移民包容开放的心态。
这种观点是上世纪中叶美国平权运动的产物,成功地将少数族裔在法律和观念上提高到了和白人相同的位置上。
所以对于美国这样的国情,弥合族群矛盾的人就是有益于国家的伟大人物,平权运动可比内战要好太多了。
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附近的马丁路德金像(图源:Shutterstock)
那么美国究竟有多少种族裔呢?根据美国官方的人口统计学口径,美国人口按族裔分为6大类,分别是:白人(White)、黑人或非洲裔(Black or African)、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American Indian/ Alaska Native)、亚裔(Asian)、夏威夷土著和其他太平洋岛民(Native Hawaiian & other Pacific Islander)、其他(Other)。
从总统就能看出来美国的主导族裔,除了奥巴马之外,基本都是白人总统,不过白人还可以细分,特朗普向上追溯是德裔。
图源:Shutterstock
在美国这样一个大型移民国家,这样的分类方式显然是非常粗疏的,很难确切地反映出受访者的来源和文化认同。
就比如在白人这个类别下,除了最经典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和后来移民的爱尔兰、意大利、德国人,甚至还包括了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和伊朗人,因为美国人认为这些文明都是古代欧洲已知世界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是在美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裔移民,应该也是划入白人范围的。
图源:Shutterstock
“其他”这个类别也比较一言难尽,这代表着一个人有两种以上成分旗鼓相当的族裔血统,但具体是哪几种,则也是不显示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美国辨识度很高的西班牙裔和拉丁裔(Hispanic & Latino),也就是主要来自拉丁美洲的移民,并不是官方定义种族的一部分。这可能是因为拉丁裔本来是一个混血种族,很难仅仅从肤色和祖上的籍贯来确定他们的身份(他们本人可能也不清楚)。
建设中的美墨边境隔离墙(图源:Shutterstock)
但西班牙裔和拉丁裔又确实是美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对种族关系的描述中,他们的身影非常常见,因此官方在人口统计中还是以次级细分族群的方式把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纳入了调查中。
在人口普查调查实际操作中,官员在登记受访者的种族前时,首先要确认对方是不是拉丁裔。如果是,就要和6大官方种族进行复合描述,比如拉丁裔黑人、拉丁裔白人、拉丁裔亚裔(这主要是20世纪初去拉美淘金的中日韩人的后裔)等等。
图源:Shutterstock
由于拉丁裔在美国人数众多,影响力很大,并且在持续扩张,因此在美国的非官方学术研究中,往往会把拉丁裔从6个种族中剥离出来,单列为一项。
如此一来,最粗略的美国人口结构便是由白人(不含拉丁裔)、非洲裔、拉丁裔、亚裔、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夏威夷土著和太平洋岛民、其他,7类构成。
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
在当今美国的总体人口结构中,白人仍然占据了优势,占比60%以上。而各种来源的拉丁裔,则在过去一百年近水楼台般的移民和繁衍中位居第二,之后才是黑人、亚裔、其他、土著印第安人。
2016年的抽样调查族裔比例以及预测2060年的族裔比例,目前的预测是白人比例大减,之后的三大族裔增加,尤其拉丁裔增长迅猛
但正如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情况复杂的国家一样,美国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国家。所有国家层面的统计信息一旦具体到细分领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三足鼎立的人口分布
横向来看,在全国总人口中只占40%的少数族裔已经在美国南方形成了自己的分布优势。
尤其是在被美国人称为“太阳带”的北纬36°以南区域,拉丁裔和非洲裔两个族群的数量相当庞大。在太阳带里的某些县,甚至出现了少数族裔和白人的倒挂。
比如东海岸南卡罗来纳州的奥兰治堡,最早是一个由荷兰人建立的聚落,如今却已经成为了南卡州黑人文化的中心,非洲裔人口占到该县总人口61%。而在西南部加州的因皮里尔县,情况则更为夸张,拉丁裔已经占到了80%以上。
南卡罗来纳州-奥兰治堡,非洲裔数量远超白人
当然,有人认为,这两个县都只是人口不多的小县(均在20万以下),在人口统计学上容易被少量数字增减干扰,样本价值不高。
但就在离因皮里尔县不远,洛杉矶所在的洛杉矶县,拉丁裔也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人口优势。当地的拉丁裔人口占总数48.6%,远高于白人的26.1%,而黑人和亚裔在当地也为数不少,这样一座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总是容易吸引所有想要淘金的人不断加入。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拉丁裔数量占优势
事实上,如果对美国3100多个县级单位作统计,以某一少数族裔人口占比超过20%为标准线,重新绘制一张美国人口地图,人们会发现美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了明显的“三足鼎立”模式:美国本土,拉丁裔(绿色)和非洲裔(红色)。人数较多的县(大致20%以上),非洲裔较多的区域仍集中在东南部,拉丁裔的增长则与墨西哥有较大关系。
在太阳带的西部,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等州,拉丁裔占据了明显的人口优势。这一带是美国通过美墨战争获得的领土,有一定的拉丁裔人口基础可以理解。再加上20世纪初,美国因劳动力短缺问题,曾长期引进墨西哥人和其他拉美农民,导致了当地拉丁裔社会基础非常深厚。
而这些拉丁裔,还开发出了接应老乡赴美生子的产业,进一步巩固了当地的拉丁裔优势。在不少县,已经出现了拉丁裔比例占人口60%+、完全控制本地事务的局面。
美国西南五州
拉丁裔的比例正在逐步逼近半数:
当然,拉丁人的势力版图除了西南部,还有一块飞地佛罗里达。不过这里的拉丁裔主要是从古巴和加勒比群岛国家移民来的中产阶级,自带财富和知识,思想也比较西化,在美国南方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西南部的拉丁老乡们的联系并不紧密。
而除了佛罗里达之外的太阳带东部,则几乎全由黑人占优势。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建国早期南方臭名昭著的蓄奴传统。不得不说,美国东南部黑人较多确实和蓄奴有一定的联系,但当中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美国非洲裔的分布仍然基本集中在南北战争时期的蓄奴州,不过德州如今已是拉丁裔的天下:
事实上,当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正式废奴,有很多重获自由身的黑人农奴前往北方成为了城市产业工人,这被称为美国黑人的“大迁徙”。也正是通过在城市里工作、受教育,黑人换来了体面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才有了后来的平权运动。
每个人都应当有受基础教育的权利,不分族裔、不分男女、不分贵贱。
但进入20世纪末期以后,美国黑人又开始了反向的“新大迁徙”,从北方回到温暖且能提供新兴产业机会的南方。如今,有58%的美国黑人集中在这个国家的东南区域,在至少1/3的县级单位具有绝对人口优势。
如此一来,留给白人占优势的土地已经不多了,且主要集中在北方。然而这些白人占优势的地区虽然看上去土地广袤,却因为相对寒冷,以及没有更好的海洋运输条件,经济发展停滞,人口也在持续流出。
事实上,这些白人占绝对优势的地区,他们的家庭户数只占到美国家庭总数的30%。白人在这座大熔炉里,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局面了。
黑人曾经只是这块土地上的季节工,虽然他们在新英格兰的大都市仍难出头,但在东南部的老家,境遇已大为改观。
人口结构的蜕变
如果说白人在按地域划分的横向比较中只是稍显优势不足,那么在以年龄层划分的纵向比较中,白人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了劣势。
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威廉·弗雷在2017年,对美国不同年龄层的人口结构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在2007年以后出生的美国人中(也就是10岁以下的儿童人群,在美国被称为Z+世代),白人的比例破天荒地降到了50%以下。
与之相伴的,是美国有43个州和81个top100的大都会区,都出现了白人人口负增长。在首都华盛顿DC辖区内,10岁以下白人儿童的比例甚至只有35%,为全国最低。白人(不含拉丁裔),已经成为了一个逐渐消亡的群体。
其实在哥伦比亚特区非洲裔的比例占到将近一半。
所以美国现在还能保持人口正增长,靠的完全是新移民和少数族裔的生育。为了研究移民和生育究竟哪一个贡献更大,威廉·弗雷还统计了移民局的数据,结果发现少数族裔的人口增长中,有62%是本地新生儿。其中亚裔的增长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南亚裔和东南亚裔新移民的功劳。
随着美国战后一代婴儿潮的老去,现在美国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7.4%,并将很快在2030年突破25%,在2050年时接近30%。
届时,也正是这批Z+世代年富力强之时,而这一代人的人口结构也已经完全倒挂了。
而特朗普总统的特粉票仓,正是这批正在老去的老美国白人,即使这次能连任,恐怕也不会有下一位特朗普了。
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的现象是,如果一个政治体内掌控权威的族群,无法在人口和文化上形成绝对的优势,族群之间的利益斗争就会层出不穷。传统上占据优势地位的美国白人,已经几乎能看得到这一天的到来了。
而这种动乱的结果一般也只有两个:或是以惨烈的形式完成利益重新分配,或是抢在矛盾彻底激化之前成功塑造一种所有种族都承认的共识,和平过渡。把结局引向何方,才是美国未来若干年里最大的挑战。
伯尼桑德斯(图源:Shutterstock)
来源:地球知识局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